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作者: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定价:
¥58.0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定价:
¥280.00
南明史(精装本)
南明史(精装本)
作者:钱海岳撰
定价:
¥980.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360.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作者: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定价:
¥510.0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作者:杨镰主编
定价:
¥298.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作者:[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定价:
¥298.00
邹鲁文化研究
邹鲁文化研究
作者:贾庆超等
定价:
¥0.0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作者:[元]脱脱等撰
定价:
¥540.00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480.00
传承文脉,打造精品力作(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社长代言出版融合发展项目|籍合网:以数据库为核心 打造古籍数字化服务矩阵
中华书局灿然书屋重装开业 金灿然诞辰110周年纪念展今日揭幕
第六届伯鸿书香奖火热报名中,新增原创图书奖(即将截止)
中国古籍数字化“跨界合作”呈新趋势
中国出版集团向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赠送《复兴文库》
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殷墟甲骨文数据库》项目入选2023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
中国出版集团参展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
直播预告 | 总编辑来了!中华书局双十一好书推荐
管他休养收藏日,朝游碧海暮苍梧 | 今日立冬,宜读徐霞客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李广为何难封 | 阅读《史记》
发布时间:2019-07-22 15:51:24
来源: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作者:孙绿江
自王勃《滕王阁序》中唱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后,李广难封便成为千古英雄共同的悲哀。
飞将军李广连环画
李广为何难封?谈这一问题之前先得了解一下汉代的首虏率。汉帝国对匈奴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争夺土地或财富,而是为了消除边患,即消灭或驱逐匈奴。目的很明确,手段自然也很明确:尽可能多地杀敌。当然,投降也是欢迎的,因为结果与消灭一样。首虏率就是按此目的设立的(曾记得有人说过可能秦代就有首虏率,但未查到相关资料)。
首就是脑袋,这里是指斩首,虏就是俘虏,率就是条例。首虏率的核心问题,一是斩杀或俘虏了多少敌兵,二是自己损失了多少士卒,最后的关键是谁损失的更多。如果汉军杀敌多于自我损失,就是胜利,反之就是失败,如果得失相当就是战平,不输不赢,就象是做买卖一样。这个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很明确的,就是比谁死的人多。因为汉帝国人口远远多于匈奴,一对一地死,匈奴肯定受不了。但在具体的战役中情况则是千差万别的,长时期地并且刻板地以此为标准来计量军功,偏差与不公是很明显的。李广难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此。
李广自称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但史书中记载的并不多,因为李广难封主要是在武帝时期,所以文帝、景帝时的作战就不说了。《史记李将军列传》从武帝即位开始,只记载李广的五次出征与作战。第一次为马邑设伏,因敌兵觉察而退兵,无功。第二次为公元前129年率万骑,出雁门,遇匈奴大部队。“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李广佯死,夺马逃回。根据汉律,“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失亡多就是伤亡多于匈奴,赔了,加上将领被俘,所以判死罪,自赎为庶人。这只能说是李广命不好,而同时率万骑出上谷的卫青则幸运得多,得首虏700人。
汉画像石拓片战争图
公元前128年,即元朔元年,匈奴杀辽西太守,李广复职,任右北平太守。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转而向西袭扰雁门、代郡、定襄、上郡等地。右北平是汉匈东部边界,正是因为李广镇守此地,才使卫青等人无东顾之忧而向北正面出击,并大有所获。尤其是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击溃右贤王,卫青不计,其所统领之众将因军功而封侯者竟多达十三人。数年之间李广却因镇守边关,无敌可杀而无任何军功。
第三次,“元朔六年,广復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因此时匈奴已处劣势,汉军过处所向披靡,李广为后将军难以建功。
第四次,元狩二年(公元前122年)李广率四千骑,博望侯张骞率万骑,兵分二路,出右北平,击匈奴,行数百里,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包围李广,李广率兵与匈奴力战,死伤过半。第二天张骞率兵赶到,匈奴退兵。汉法,张骞死罪,赎为庶人,李广“军功自如”,即双方伤亡相当,无赏。
第五次为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大出击匈奴,李广已六十余岁,自知此为最后之机会,执意随军出征,汉武帝只好同意并任其为前将军。途中卫青得知匈奴单于之所在,却令李广军并于右将军部,出东路绕行包抄。
李广画像
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汉武帝认为李广年老而且命不好,暗中告诉卫青不要让他直接面对单于,以免失误。二是公孙敖刚失去了爵位,卫青要报恩,所以调离李广,想让公孙敖立功。李广抗争,卫青不许,只好出东道,因无向导而迷路,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遂使单于脱逃。卫青要向武帝报告战况,要求李广部报送迷失道路的情况,李广不愿再受狱吏审判的屈辱,引刀自刎。
李广死后其子李敢为报父仇而击伤了卫青,卫青竟然隐忍不言,霍去病则借着陪汉武帝打猎之机射杀了李敢。
从这些记载来看,李广难封的原因就清楚了。
首先是制度问题。首虏率的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首虏率只强调了双方伤亡数的对比,忽略了双方投入的军队人数与兵种。李广两次以少敌众,虽败犹荣:出雁门虽然只记了“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但从李广夺马逃回亦可见其英雄。出右北平遇匈奴,则是以四千骑对四万骑,激战两天还能与敌死伤相当,非名将何以至此?而依首虏率则是一次死罪,一次无功。尤其是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避之数岁,稳定一方,使卫青得立大功于正面战场,竟然毫无封赏,更是有失偏颇。
其次则是用人不公的问题。李广在当时已是公认的名将,为何总是带兵不多?造成以少敌多的原因是什么?为何随卫青出征第一次被封为后将军,第二次又由前将军调至右军?李广死后其子李敢为何竟敢击伤卫青,而卫青竟然隐匿不言?李广受排挤,明矣。汉武帝只见其数奇,不见其用兵,李广要封,难哉!
(本文为“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投稿)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公告
请您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人生经历,谈谈《史记》对自己的深刻影响,阐释从《史记》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或思想启迪。
· 征文要求:
1. 参评征文文体不限,要求内容健康,文字流畅,且为作者本人原创、从未发表。
2. 严禁任何形式剽窃抄袭,一旦发现即予以取消参评资格。
3. 每篇征文正文部分原则上不超过2000字(含标点)。
· 投稿起止时间:
2019年4月20日—2019年12月31日。
· 投稿方式:
1.电邮:投稿电子邮箱为bohongaward@163.com。请将邮件主题标为“伯鸿书香阅读奖”,邮件内容为:史记+姓名+详细通讯地址+手机号,征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2.邮寄: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204,伯鸿书香奖办公室,邮编:100073。电话:010-63405727,010-63267417。
· 奖励标准:
获奖征文作者每名奖励2000元,共30名。
· 注意事项:
凡参加活动征文均请在文末署上作者本人姓名和详细联系方式,文稿一律不退稿。在主办方、协办方各类平台刊出的优秀作品,是否最终能够获奖,由第四届伯鸿书香奖评委会最终评定。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函套精装 收藏版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095012
590.00元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03144
380.00元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采用了综合性的叙事模式,囊括记言、纪事、编年、国别等形式,开创纪传体史书“纪、传、表、志”的体例。就内容而言,《史记》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总结;就体例而言,《史记》也是集大成之作。
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
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将《史记》作为重中之重,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不仅对底本、通校本、参校本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条校勘记;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准。
2013年10月,《史记》(修订精装本)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掀起新的一轮“《史记》热”。
2014年8月,在吸纳读者意见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推出《史记》(修订平装本),以飨读者。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