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公布的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书单上,江晓原教授的《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一书入选科普类提名。熟悉江老师的读者都知道,这并不是江老师著作首次获得科普界的青睐。
作为席泽宗院士的弟子,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江老师在读书时代就已经和天文学史有了不解之缘。江老师大学读的是天体物理学,与物理学有密切关系,有人这样回忆:“上大学的时候,(他)每天左手推天文公式,右手临孙过庭之《书谱》,口里却在吟诵《左传》《国语》。”可以想见,这样的积淀会化合出怎样引人入胜的知识结构和写作风格。江老师长期在科学史领域耕耘,著述颇丰,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又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并成为交大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首任院长。除了专业领域的影响之外,他长期和友人坚持撰写科普专栏,究其底色,或许离不开其书斋名“二化斋”之中的“化”字。江老师与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在《中华读书报》开设的“南腔北调”专栏,前后持续二十余年之久,对谈所涉知识广泛,激扬文字,亲近读者,显示了其文字的雅趣一面。他撰写的《科学外史》等科普书籍、主编的科普系列丛书也源源不断地和读者见面,为他在科普领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通天》是一本专门讲述中国传统天学的著作。天学史毕竟是江老师最当行的领域。作为资深爱猫人士,江老师曾经打算在40岁时在家里养一只猫,名字便取作“开普勒”(就是那个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天文学家),由此也可见江老师对于天文学的情有独钟。《通天》这本书的定位,正如自序中所说的,“为中国传统天学提供一本内容全面,结构紧凑,文本又适应较多读者需要的雅俗共赏之作”。或是因为符合江老师坚持科普的立场,因而此书的策划从一开始便得到江老师的重视和配合。本书并非对中国传统天学作延时间轴的单向论述,而是以专题的形式,从诸多重要方面切入,如传统天学的地位及运营者、天学与政治、天学与星象等,力图较为全面而不失深度地向读者展示传统天学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达到此效果,我们为此书编制了索引,并增加了彩色插图和黑白插图若干。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