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戏曲的禁毁问题是中国小说史、戏曲史、文学制度史、文化管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是禁毁小说戏曲活动观念化和制度化的朝代,禁毁活动贯穿有清一代。晚清既是小说戏曲被推崇至“文学之最上乘”的时代,也是小说戏曲禁毁活动异常频繁的时期,这种文化悖论令人深思。研究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不但可以钩稽晚清小说戏曲禁毁的历史原貌、晚清文化转型的演变轨迹,推进近代小说戏曲及社会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而且可以对当前文化建设以镜鉴和启示。
2 研究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具有哪些主要价值?
(一)裨补以往研究之不足。清代是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戏曲最频繁、最严厉的朝代,小说戏曲禁毁问题是清代小说戏曲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代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成果竞出。据统计,自1990年至2020年,学界共发表清代禁毁小说戏曲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硕士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但由于既有成果的选题多加有“古代”“明清”“清代”“清末民初”等时空限定,具体到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的研究时,多数是附诸清代之“骥尾”,少数则置于民初之“马首”,将“晚清”作为一个整体的、单独时间段的研究甚少。本书即是改变和推动这种研究现状的学术努力。
(二)呈现晚清禁毁之原貌。一般认为清朝小说戏曲禁毁政策在晚清已日薄西山,实际上晚清禁毁小说戏曲活动从官方到民间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主要表现为禁令频仍、禁毁舆论繁盛、禁毁活动频繁。在“自顾不暇”“日薄西山”等表象的背后,令人生疑,为何晚清禁毁活动如此频繁,禁毁舆论如此兴盛,是哪些主体、又是什么原因推动着禁毁活动频仍地开展,禁毁对晚清小说戏曲发展打下哪些烙印?政权强势时期的查禁研究很有价值,国势衰落时期的查禁研究价值也不遑多让——它是理解新与旧、传统与近代、承袭与新变的一个绝佳的窗口。晚清小说戏曲禁毁活动值得我们将其作为一种完整、独立的研究对象,探求其对禁毁传统的承袭、钩沉其反映的时代新变,获得历史启示。
(三)揭橥禁毁之近代转型。社会文化近代转型乃晚清中国的总体特征。晚清小说传播及戏曲演出的市场化步伐加速,剧场事故、色情演出、凶恶戏和迷信戏搬演、演戏聚赌、违禁小说出版等层出不穷,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具有文艺管理的性质。伴随查禁活动,晚清开始出现出版检查制度、戏曲审查制度、戏园管理制度等法令条文和专职人员,禁毁目的包含有从教化皇权庶民向培育国家公民过渡等因素,禁毁刑罚亦开始了礼法分离,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文艺管理制度萌芽的重要标志。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可以相当程度上发现中国近代文艺管理制度生成的动力、过程、内容和形式,从而推进中国近代文艺管理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