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大学的课程不像今天这般严格和系统,记得其时开设了中共党史等相关课程,这方面我的知识储备较多,因此驾轻就熟。其他诸如政治经济学、哲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等等,类似于今天国外和国内所说的 PPE(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相对丰富。大学生活两年之后开始分专业班。当时我对哲学方向较有兴趣,特别是对哲学那种特有的理论性思考抱有很强的爱好。可能冯契先生一些论著的吸引,也影响了我最终选择了哲学专业。记得入学之初,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冯契先生,他常常身着朴素的灰色衣服,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但其理论思维的独特性与深入性,则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在哲学班学习的这段时间,与之前两年的情况基本类似,尽管我的考试成绩不是最拔尖的,但包括老师和同学们在内很多人对我的所思所想都比较认可和关注。每次课堂或会议发言,我的观点总能给同学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时无论是在院系、班级还是学习小组里面,大家都肯定了这一点,这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我的理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