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小楷就是“小的楷书”。
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字体,汉末三国时就已出现,一直发展至今。楷书诞生之初的形态就是小楷。汉魏之际的锺繇是书法史上第一位楷书名家,其传世之作《宣示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就是小楷作品。
它也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字体,古人在抄写、批注、题跋时广泛应用,出现于章奏、公文、尺牍、经卷、抄稿本、科考试卷、书画作品等各种书写载体。古代的读书人要考科举,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小楷更是基本功。
然而,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讲,小楷并不是简单的“缩小的楷书”。
按照字形大小,习惯上将楷书分为“小楷”“中楷”和“大楷”(无固定标准)。 “小楷”字径一般小于两厘米,“中楷”字径一般为三四厘米(即一寸左右,因此又称“寸楷”);字径达到五六厘米以上的,可称“大楷”。此外还有题写在匾额、镌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特别巨大的字,称为“榜书”“擘窠(bò kē)书”等,其中也有不少写成楷书。
从“小楷”到“榜书”,随着字形的增大,书写工具、运笔动作、视觉观感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以书写动作和姿势为例,中楷和小楷通常是坐着写,而写小楷时手的活动范围最小,不必悬腕;中楷字形更大,书写时运腕的幅度也更大,可以悬腕;写更大的字,就要站立、悬肘,以便肩臂参与书写。
种种差别,造成小楷、中楷、大楷在点画、布白、笔势、章法等方面都不相同。小楷不是中楷或大楷的缩小,中楷、大楷也不是小楷的放大。苏轼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写小楷的毛笔本就很小,书写时一般又只用笔尖,因此小楷的点画较细,笔法更简约,结构更舒朗,写得“宽绰”才轻盈灵动。若是把中楷、大楷缩小到小楷的尺寸,看起来就拥挤、滞重、呆板;而把小楷放大到中楷、大楷的尺寸,看起来就松散、细弱,“撑不起来”。
换言之,小楷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书写技法,其创作和欣赏自成体系。所以临习小楷者应当选用专门的小楷字帖(前人有将中楷碑帖“缩临”为小楷的做法,书写时仍不同于中楷,而要调整笔法,以就小楷之范),本着“取法乎上”的原则,则应选用经过历史检验的历代小楷名家的典范作品。
自汉末至今,经过千百年的书写实践,书法史上小楷名家代不乏人,佳作蔚为大观,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异彩纷呈。魏晋之高古、隋唐之精严、宋元之风韵、明清之创新……对不同水平、不同审美偏好的学习者而言,都“总有一款适合你”。
而且,相较于中楷、大楷以及篆、隶、行、草等其他字体书法,小楷书法在当今时代显现出了独特优势:
古代小楷字帖不但可以用毛笔临写,也适合用硬笔临写,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练字的需求;
各种字体中,练习小楷所需场地最小,工具最简单和便携,实用性也最强,片纸只字的小楷作品装饰效果就很好,可以点缀生活;
写小楷可以作为一种放松身心、调养精神、提升专注力的活动,越来越受现代都市人的喜爱……
小楷书法,的确体现了书法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也较容易走进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受益。
有鉴于此,中华书局新近推出“小楷名品选”丛书,期在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小楷书法爱好者的需求。
小楷名品选
1 锺繇小楷九种(宣示表\ 贺捷表\ 荐季直表\ 力命表\ 墓田丙舍帖\ 还示帖\ 白骑帖\ 常患帖\ 雪寒帖)
2 王羲之王献之小楷五种(黄庭经\ 乐毅论\ 东方朔画像赞\ 孝女曹娥碑\ 洛神赋十三行)
3 隋唐小楷六种(董美人墓志\ 苏孝慈墓志\ 破邪论序\ 欧阳询书心经\小字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书常清静经)
4 小楷大般涅槃经兜沙经
5 刘弘珪小楷金刚经
6 小楷灵飞经
7 姜夔小楷王献之保母志跋
8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9 赵孟頫小楷妙法莲华经
10 赵孟頫小楷五种(黄庭经\ 无逸\ 九歌\ 洛神赋\ 汲黯传)
11 祝允明小楷三种(东坡记游\ 千字文\ 出师表)
12 文徵明小楷六种(千字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子列传\ 盘谷叙\ 草堂十志\ 醉翁亭记\ 归去来兮辞)
13 文徵明小楷离骚经南华经
14 文徵明小楷落花诗莲社图记
15 王宠小楷四种(送陈子龄会试三首\ 游包山集\ 五言诗\ 孝女曹娥碑)
16 董其昌小楷三种(千字文\ 雪赋\ 五经一论册)
17 黄道周小楷孝经孝经颂
18 八大山人小字三种(书法册页\ 千字帖\ 内景经)
19 何绍基小楷黄庭经楷书册
20 溥儒小楷金刚经心经
通览丛书,能够展现小楷书法的发展演变史;关注单品,亦可轻松挑选喜爱的名家名作进行临习、鉴赏。
↓ 点下方图片即可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