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本”第149种是《曾子·子思子·孔丛子》。一本书里,包含《曾子》《子思子》和《孔丛子》三种著作。
这“三子”,都是从孔子出发的。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子思子,是孔子的孙子;孔丛子,是孔氏家族。三书合一,自有内在关联,有很多内容非常有意思,值得细琢磨。我们为您准备了“书花”,一起来先睹为快~《曾子》孔子弟子三千,以“孔门十哲”为翘楚,曾子不在其中,那么,为何众多弟子中,唯独他有著作传世?前言有说法——内容先睹为快
“后进者”曾参,迟钝的曾参,凭借哪些优秀的品行后来居上,成为孔子弟子中学术成就最大的学者?曾子有学生要前往晋国,临走之前很纠结,向曾子吐露心声,曾子说了短短几句话,就帮他鼓起了勇气——
内容先睹为快
“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曾参还说过哪些有力量的话?写过哪些有名的文章?书中收得很全。《子思子》子思子,即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在年辈上属于孔子的再传弟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按理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子思如此了不起,父亲孔鲤为什么没有那么出名?前言同样有介绍——
父亲早逝,那么,是谁把子思教育得如此优秀?长大成人后的子思,个性强烈,说话不留情面,火气十足。到底是遗传作用,师承使然,还是环境推动?前言说——
也不是没有人劝过他改改这脾气,但子思就是不听,他是怎么想的呢?书里有分析。《孔丛子》孔丛子,是孔氏家族群像。《孔丛子》一书,记叙了上至孔子下至其第二十三世孙季彦等十六位人物的言行事迹。在这部书,我们能看到和《论语》里不太一样的孔子师生交流情形——
宰予在《论语》里,因为在白天睡觉而被孔子狠狠批评为“朽木不可雕也”;这一次,他对楚昭王说了些什么,赢得了孔子的赞许?!猝不及防!一部训诂学之作插在孔氏群像中间,这就是第十一篇《小尔雅》。它长这个样子——
多亏了注释,才能知道“伐”如何一步步引申到“美”。那么,这部近于《尔雅》之作,为什么出现在《孔丛子》里呢?答案,我们在一周后的文章里会揭晓。翻到最后,三全君惊喜地发现:译注老师非常有心地把《孔丛子》佚文整理出来,作为附录,在题解中说明了条数——
摘几条“小尔雅”的佚文来看看——
把散见于各种文献的材料集中起来,颇为不易!感谢译注老师的认真负责!以上展示的仅仅是“书花”,在新书出来之前,请公号的朋友们先睹为快。欲知更多详情,几天后,我们会做详细的全面介绍!这时候,您应该可以买到了~敬请锁定“三全本”频道,不要走开哦。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