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体健康的重要生理基础,睡眠承载着神经修复、免疫调节及认知巩固的核心功能。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及精神障碍风险上升。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第一个春日,也就是春分后一天确立为"世界睡眠日"。
作为阴阳平衡、昼夜均分的特殊节点,春分自古便是调整作息的重要时令。总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却似乎永远在“为春所困”——白天咖啡续命,深夜的光标却还在未完成的PPT上跳着踢踏;人们一边高呼“熬夜会秃”,一边在“再刷五分钟”的魔咒里越陷越深。既是“夜猫子”,又是“起床困难户”,当代人的睡眠仿佛被按下了“薛定谔的开关”:既渴望一场酣眠,又在深夜中被种种焦虑压力与数据洪流绑架,无力脱身。
时光倒流千年,古人会如何看待这场“困局”?没有996,也没有蓝光屏,这个睡眠日,不妨放下“熬夜内卷”的执念,让古人的枕头接住你摇摇欲坠的眼皮,一起酣畅淋漓地大睡一觉吧!
3.21
世界睡眠日
> 春日犯困,打开睡觉新姿势
如何在春日获得一场高质量睡眠?古人早已总结好“必备要素”:
首先,既然在春日酣睡,一定要有花香相伴——
杏梢红湿昼初长,睡过窗间半篆香。
久厌客游归自好,本无才术老何伤。
《陆游全集校注》
伴着雨水打过的杏花清香,即便身在羁旅,也能一觉睡掉半块篆香。
其次,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喝点小酒——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乐章集校注》
有酒的助力,诗人甚至可以衣服都不脱,倒头就睡。
如果这些都不能让你成功入睡,我们还能打开一节晦涩难懂的网课音频,当做“入睡神器”——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史记·商君列传》
3.21
《史记·孝文本纪》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