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作者: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定价:
¥58.0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定价:
¥280.00
南明史(精装本)
南明史(精装本)
作者:钱海岳撰
定价:
¥980.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360.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作者: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定价:
¥510.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作者:[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定价:
¥298.0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作者:杨镰主编
定价:
¥298.0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作者:[元]脱脱等撰
定价:
¥540.00
邹鲁文化研究
邹鲁文化研究
作者:贾庆超等
定价:
¥0.00
明实录 附校勘记(183册)布面精装
明实录 附校勘记(183册)布面精装
作者: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黄彰健校勘
定价:
¥45000.00
读“四大名著”,为什么要读名家的点评|金圣叹对《水浒传》词语“神经质”的关注
为何我将主书名改为“何鲁之死”丨编辑手记
一部命运多舛的史书,何以成为正史整理的典范之作?
一首“落花诗”引发的血案
在春光灿烂的周末邂逅《一个人吃饭,也要好好吃》
困困困困困困:世界睡眠日,古人邀你大睡特睡!
春秋之前,有诸侯敢称王吗?
《传习录百句(口袋本)》里的那些配图“小心思”
中华书局二月新书单
今天我们如何读《资治通鉴》丨通识名家讲座
文史知识丨温儒敏:谈谈高考作文与写作教学
发布时间:2023-06-08 15:56:42
来源: 文史知识
作者:温儒敏
每年的高考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最受关注的往往是高考作文,可以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这跟语文的学科性质有关。
语文属于基础学科,是基础的基础,覆盖面大,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到处都有语文现象,说话写字读书看报都有语文,所以人人都在
“
语文生活
”
之中,有点
“
动静
”
就容易成为议论焦点。
似乎谁都可以对语文对作文发表意见,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那不是随便可以插得上嘴的。
每年高考之后各种传媒铺天盖地都在炒作语文,议论作文,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这门学科的社会性、人文性。
另外,传媒的“话语权”很多掌握在文科出身的记者编辑手中,他们本身就是靠语文能力“吃饭”的,对语文现象情有独钟也不奇怪。
高考作文本来也见仁见智,容易引起争议,正好为传媒提供吸引“眼球”的素材。
其实,我觉得传媒的过分“关心”不见得是好事,有时会干扰学术探讨。
语文教育包括作文教学其中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不是痛快文章所能解决了的,需要大量冷静的调查研究,传媒过于关注往往会帮倒忙,甚至产生困扰。
比如报纸上常见有的作家总是把作文教学说得一钱不值,恨不得全都像他们那样写放达文章,其实这是两回事,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的,作家的标准不能简单套用。
每年阅卷完毕,总有一些考生的作文现象引人注目。比如今年的四川籍一考生用甲骨文写作文,也有的考生用寓言体写作文。而湖北一考生写的古体诗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更被奉为2009年高考最牛作文。有些报刊对“最牛作文”大加追捧,认为这种个性化作文值得张扬。我看这多少就是“炒作”嘛。我没有读过所谓“最牛作文”,料想可能的确是有才华,阅卷者破例给个高分也无可厚非。其实每年阅卷,对于某些有才情个性、甚至走偏锋的作文,老师们也还是可能欣赏与肯定的。这些年新课改的精神在深入人心,大家比较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了,对那些应试式的“套路作文”都很反感,这种社会心理就聚焦寄托在“最牛作文”上面了。其实所谓“最牛作文”毕竟是很个别的,没有多少代表性。据我所知,“套路作文”在高考作文中还是占多数。话说回来,高考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镣铐”就是考试的必要限制。如果“太文学”、太自由、不着边际,甚至有意冒险走“偏锋”,难免给评分的控制带来难度,考生也可能吃亏。高考作文和文学创作毕竟有些差别,那些高分的作文总是既遵循“规矩”,又尽可能摆脱通常的套路,显现自己立意构思的个性的。如果平时阅读写作训练较多,整体能力上去了,应对高考那些“规矩”并不难,“带着镣铐跳舞”跳舞也能跳得很“牛”。至于那种走偏锋办法,我认为在教学中不值得提倡。
作文教学的确不太好办。许多老师对此都有一些无力感,好像不管什么办法,很难见效,认为写作教学无所作为,甚至有所放弃。我们往往把高考作文训练等同于整个作文教学,更是造成困扰。大家都知道,高考语文改卷子最难的是作文,难在标准容易模糊,分数很难拉开,为了便于操作,于是就有所谓“基本分”,一共60分,基本分就是42分上下,考得差也有个三四十分,而拼命准备也不见得能拿到50分以上,所谓满分作文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有人认为投入与产出不见得成比例,这就更让人感到高考作文难于把握,于是写作教学也就难于把握,造成无力感、无奈感。
高考作文从命题到改卷都需要改革。到底怎么改?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也打算组织力量调查研究。这肯定是有难度的。怎么改也是考试,对教学就会有制约。一方面要求灵活一些,让考生都能更好地发挥,另方面,改卷又要有可操作性,要拉开必要距离。这就是矛盾,改革要协调这种矛盾。总的看,这几年高考作文在朝着课改的方向调整。
我谈点更具体的。现在很多中学的作文教学都是瞄准高考,主要是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的练习。怎么看?模仿式的作文教学对于学会一般的文字表达,也不无好处。以“仿写”作为一种初级写作教学的办法,通过系统上课和反复练习,让学生熟悉和练习写作的基本技能,会有所收获。但不应当把“仿写”沦为“套路”,着眼于“套路”这种学习太过了,肯定束缚个性,形成“八股”。现在有很多作文书,不宜让学生多看,看多了,匠气就来了,兴趣也就没有了,那毕竟是敲门砖嘛。那种专门给学生讲作文套式窍门的所谓作文教学,也不应当提倡。为什么?败坏胃口。即使考上大学,学生对这一套也可能深恶痛绝。
上学期我给北大本科生上课,做了一个调查,想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感受与看法。结果呢很不理想,半数以上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应试式方法表示反感。有些同学说“作文带给人的折磨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们回忆面对高考,“铺天盖地的作文参考书、满分作文解密、各种作文文体结构、素材的迎面袭来,让我们迷失了方向。……作文成了木偶戏,而不再是本色演出,那根操纵木偶的绳子就是高考高分作文的潜规则”。同学们看透了高考作文的某些套路程式,认为无非就是所谓信心、希望、信任……等一套不变的主旋律,如碰到《留给明天》或者《愿景》之类题目,将平时准备好那些素材套路往上一套,开头结尾点点题就可以了。老师一般也不希望学生太多创新,因为高考改卷无非就是看是否切题、结构、字句如何,每篇两三分钟就翻过去了,哪有时间欣赏你的创新?于是有的同学考了高分,也看不起自己,“喜分数之高,悲文章之差”,知道“就那么回事”。还有的同学回忆中学老师教如何吸引高考改卷者的“眼球”,框架如何变通,成语妙语如何贴上去增色,等等,甚至“感情也可以模仿”。有些同学慨叹,“长期写着华而不实或者自己都难于相信的文章,又何来心灵的慰藉与净化?写作也就成了众多学生的一件苦差事。”所以我觉得范文仿写是可以的,但不应沦为套路作文教学,那的确不利于健全的情感与人格的培养,还可能养成说空话大话的弊病,败坏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胃口,后果是非常不好的。虽然文章模仿未必就是坏事,但突击训练写作和一味训练如何考试并不可取。作文教学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空间。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有各种评论,比如有的认为联系现实类的题目会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也有的认为这类题目反而是忽略了我国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的现实。我想对此说点看法。大概从2006年开始,高考出现较多新材料作文,就是想放开。今年很多省市的作文题都很放得开,学生不会被弄蒙了,可以让他们发挥。但有些作文题目还是可以斟酌的。比如北京的题目《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很多人说出得好,的确,想象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但这可能是侧重考想象力的题目,有些飘,容易跑题,如果抓住了,好做,对女生或者艺术感悟力较好、文笔较好的学生可能有利,可能比较适合写得抒情,优美,文学性。相比之下,我更加欣赏那些比较有规定性、又可以发挥,而且主要考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题目。这样的作文题可能比较好。如江西的题《就兽首拍卖发表看法》,辽宁的《明星代言你怎么看》,江苏的《品味时尚》,等等,绝大多数考生都会有话说的,不容易跑题。当然,有些题目对于农村的考生来说,可能陌生一些,他们限于条件,视野可能比城市孩子要窄一些,这的确也是出题时需要考虑照顾的一方面。
近年来,有一种偏向很值得注意,就是抒情散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一直占据相当比重。高考作文出题恐怕不能过于偏重文学化、抒情化。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主要培养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抒情呀、审美呀,等等。高考作文恐怕还是要侧重考文字表达能力,当然,其中也就包括思考能力,至于文笔呀、文采呀,我看不是主要的,起码考试不应当侧重考这些。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比较注重文学性,注重修辞呀、文采呀这些方面,语文课中文学类课文所占比重很大(70%以上),所以容易给人印象:好像语文与作文就是追求文采文笔的。以这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传统培养出来的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不见得好,但可能很在意文笔,以为文笔好就是语文好。这是误解。事实上,多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写作训练中,可能是偏重文笔的。准备高考作文时,也往往教给学生如何把文字写得漂亮,怎样用某些套式,加上某些漂亮的格言、警句、人生感慨,或者历史掌故等等,故作深沉,去吸引改卷子的老师。整个路数是往抒情、往修辞、往文学的方面走。我给大学一年级学生改文章,发现多数都是抒情体,描写体,即使议论文,也往这方面靠,总是用很多形容词,但不太会论述,缺少思想内涵。我们的作文教学第一要务是文通字顺,有一定的思考内涵,然后才谈得上其他。文学性、文笔等,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求。
今年有些省作文命题太过“文学”,容易造成跑题,如《踮起脚尖》《运动会上的兔子》《弯道跨越》等。相比之下,我倒是比较欣赏国外有些高考(他们的考试方式与我们有别)的作文题。比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有过这样的作文题:给出一份关于收录机“窝克漫”的说明书,让考生想象给奶奶写一封信,让奶奶喜欢并决定买这个玩意儿,并学会使用。你看,这里有情感、想象、思考,学生不会跑题,又能比较真实地考察其表达能力。还有今年法国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诸如“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世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学都无法解释的问题”;“技术进步是否改变人类”;“历史的客观性是否意味着历史学家的公正性”,等等,让学生展开论说,等于是一篇小论文了,这是需要平时大量阅读思考积累才有话可说的,而且主要是考察理性思维、逻辑能力,当然还有表述能力。我看这些作文题让我们的研究生来做都很困难。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的语文教育的确比较偏重文学性抒情性,而对理性思维训练比较欠缺。我希望对这个问题能有人做专门研究,这是牵涉到教学指向的大问题。
写作是综合能力体现,写作能力不是作文本身能够解决的。语文整体水平上去了,写作能力才能上去。国外有人做过专题调查研究,对高中不同班的学生做不同的写作教学试验。一个班每周一篇作文,老师认真批改;另一个班三周一篇作文,其馀同样时间鼓励大量阅读。一学年下来,两个班写作能力都有进步,但阅读为主那个班进步更明显。结论就是:多读比多写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为什么?原因在于,写作次数本身不会增加学生的信息总量。写作主要属于信息输出行为。在一次次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于已有的素材进行筛选、剪裁、组合等,其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对于学生总体的信息量、信息结构和精神能量影响不大。而多读就不同了,它能够不断增加信息量,改变知识结构。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下笔时思维更加活跃;而且阅读可以获取大量写作素材,词汇量大增,语感形成,这些都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总之,阅读量增加,与写作水平提高是成正比的。所以还是要特别重视阅读,鼓励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当读写结合,大量阅读,适当练写这是写作教学的基础。至于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的地位,多数学者和老师都是重视的,不过也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既然作文是综合能力体现,那就只考一篇作文可以了。也有的主张把高考作文分数从现在的60分提高到90分。我认为作文虽然重要,但只考作文恐怕不行,60分提升到90分也不合适,因为作文考试评分标准比较不好掌握,高考还是要充分考虑公正性与相对稳妥性的。
写作教学不必讲许多理论,主要靠大量阅读、适当模仿和不断的练习,实践性很强。说到底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要靠自己去体验把握,要不断地积累,必须经过相当的过程。写作教学的过程,每个教学环节可以有重点,但不必分得太细,太琐碎,太技术化技巧化,尤其不宜过分教授所谓套式,临时突击准备或者“押题”,都不可能真的提高写作能力,而且“风险”会很大,弄不好可能连40分上下的成绩也得不到的。现在高考作文改卷,对那种“宿构套写”是很反感的,一看到这类“宿套”而且“俗套”的作文,改卷者会条件反射,说不定会给很低的分。况且这种靠“押题”加上所谓套式训练的做法,容易败坏胃口,后果很不好。我们搞语文教学的,在当今语文课受到挤压的状况下,尤其不能放弃坚守,作文教学毕竟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阵地。写作教学困难,但也不是无所作为的。只要加大“投入”,细水长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适当的写作训练,一定会有成效,高考也会取得好的成绩。
——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09年第10期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