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势如破竹之势逼近百亿票房大关,不仅打破了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是进入了全球影史票房前二十名。根据预测,《哪吒2》票房或将超越《头脑特工队2》,跻身全球动画票房榜第一名。
先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这是一部神仙传记类典籍,它初步将原本属于佛教护法神的哪吒转移到道教体系下,并且与《封神演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
那叱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因世间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军叱,次木叱,帅三胎那叱。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脚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帅时七日,即能战,杀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战于天门之下,而龙死焉。不意时上帝坛,手搭如来弓箭,射死石记娘娘之子,而石记兴兵,帅取父坛降魔杵,西战而戮之。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杀之以惹诸魔之兵也。帅遂割肉刻骨还父,而抱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而生之。授以法轮密旨,亲受木长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转斗。吓一声,天颓地塌;呵一气,金光罩世;鍗一响,龙顺虎从;枪一拨,乾旋坤转;绣球丢起,山崩海裂。故诸魔若牛魔王、狮子魔王、大象魔王、马头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头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鸦,尽为所降。以至于击赤猴、降孽龙。盖魔有尽,而帅之灵通广大、变化无穷,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之领袖,永镇天门也。
由此可知,哪吒已然呈现出三头八臂的形象,而且具有强大的法力,闹海杀龙、射杀石记(矶)娘娘之子等故事也具备了《封神演义》哪吒故事的雏形,叛逆性格、莲花化身等元素也被后世承袭下来。
再看《西游记》。尽管哪吒出场次数不少,如两战孙悟空、取真武旗、取天罡刀、战独角兕、擒牛魔王、擒金鼻白毛老鼠精,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几乎没有。唯一印象颇深的是哪吒的颜值,即:
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眼光掣电睛珠暴,额阔凝霞发髻髽。绣带舞风飞彩焰,锦袍映日放金花。环绦灼灼攀心镜,宝甲辉辉衬战靴。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吒。
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哪吒是个颜值极高的俊美正太,那么《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则是个道骨精奇的高富帅哥,因为他已被太乙真人用莲花、荷叶塑造出成年人的体态——身高丈六,容貌俊美且英姿威武(评书语言形容就是“面如敷粉,唇若涂朱”),身上的乾坤圈、金砖还是金的(哪吒是《封神演义》中拥有法宝种类最多的角色,计有乾坤圈、混天绫、金砖、九龙神火罩、双火尖枪、阴阳剑,八臂不能白长,空着多难看;另外,双足蹬定风火轮),再加上富二代(陈塘关总兵—总兵之子)、仙三代(玉虚门下第三代,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哪吒)的身份——妥妥的一枚高富帅。
正是在《封神演义》中,天真活泼、自由反叛、好胜勇猛的哪吒形象得以定型,神话、伦理与英雄主义在其身上完美融合,因此完全融入中国的文化语境,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经典神话角色。《封神演义》虽以姜子牙为“书胆”,却用三回篇幅大写特写哪吒的出生和成长经历,由此可见哪吒之重要。另一点可为佐证的是,传统评书《封神》有两种开书方式,其一是姜子牙下山,因为开书就见主人公;其二就是哪吒闹海,因为热闹,吸引人,脍炙人口,袁珂先生即在《中国神话大词典》中说哪吒闹海是《封神演义》写得最好最精彩的故事。一方面,就知名度而言,哪吒闹海丝毫不逊色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另一方面,哪吒“剖腹剔肠,剜骨肉还于父母”,为报仇追杀乃父李靖的情节是极其惨烈和大胆的,在封建礼教的牢笼中实属“异数”。此外,哪吒还有多个“一”。比如,哪吒莲花化身,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植物人”。再如,姜子牙斩将封神,“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看似风光,哪吒却不遑多让,人家以肉身成圣收缘结尾——《封神演义》第14回首次出现“肉身成圣”(指的是李靖父子四人),亦首次出现“历代圣人为第一”(全书仅出现此一次,专指哪吒),哪吒既是“第一圣人”又是“肉身成圣”,还了得么?
哪吒的影响力不光体现在上述典籍中,民俗故事也少不了他,最出名的当属“八臂哪吒城”了。传说永乐帝朱棣登基后要以北京为都城,众官上奏说北京原是苦海幽州,孽龙厉害,难以降服,朱棣这才派刘伯温、姚广孝负责修建北京城。二人冥思苦想,都觉得城不好修。后来二人耳朵里都听见有人说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勘察地形时,二人又都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的小孩儿。二人突然醒悟过来:这不是八臂哪吒吗?于是就按照哪吒的样子建造了北京城,降服了孽龙。怎么叫八臂哪吒城呢?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南边的瓮城东西开门,是哪吒的耳朵;正阳门里的两眼井,是哪吒的眼睛。四方形的皇城,是哪吒的五脏;皇城的正门天安门,是哪吒的五脏口;从天安门到正阳门中间这条长长的平道,是哪吒的食道。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东面城的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这半边身子的四臂;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西面城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那半边身子的四臂。北面城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双脚。您看,这就是老北京的故事,流传至今依然为大家津津乐道。
除了民俗故事,很多评书作品中的人物也与八臂哪吒有关。比如《隋唐》中的裴元庆,传说是八臂哪吒转世临凡。还有以八臂哪吒为绰号的,比如《水浒》中的项充、《明英烈》中的宁伯标、《彭公案》中的万君兆,等等。
说到此处,暂且搁笔,因为哪吒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评书技巧叫“拴扣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