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数据接口、媒介融合、数字影像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全方位的电子化、数字化和图像化手段,不仅让现实世界的人有机会通过芯片接口、意识上传的方式进入到网络世界产生人机交互,而且能够让数字世界里的“人类分身”或“电子化人格”真正地“活起来”,成为获取知识、寄托情感、承载使命、制造娱乐乃至传播民族文化的“新使者”。
所谓“数字人”,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人类身份在数字世界(元宇宙)中的“分身”。它们是现实人类在赛博空间的“真身代理人”或“数码代具”。现实人的精神、思维、意识、心理、信仰、道德和记忆等“类本质”要素整体地迁移到这种“数字替身”之上,使其在网络空间的“仿真环境”中获得再现与重塑,但在功能方面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世界的真正“主体”,因此也被称为“虚拟人”或“数字孪生人”。
“数字人”原本大量出现在数字时代的文艺创作中,如网络科幻小说、网络游戏、数字电影、动漫等。但是,如今它们也开始在数字文博、网络综艺以及AI新闻等应用场景中登台亮相。最近出现于数字平台并产生广泛传播效应的“数字梅兰芳”“AI孙燕姿”“苏东坡数字人”等,便是这项技术应用最具有文创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典型案例。
“数字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