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 2023上海书展将如期而至 今天为大家带来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肖启明 推荐的十种好书 大家快来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好书~ 荐书人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肖启明 好书·书单 《素锦的香港往事》 百合 著 中华书局
全国书迷们期盼的盛会——
为此,书香上海
自8月6日起至本届书展闭幕
特推出“2023上海书展社长、总编辑荐书”专栏
本书以素锦和妹妹素美之间的真实通信为基础,讲述了素锦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以及期间所历经的悲喜。素锦是上海人,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做了舞女。结识章先生后,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生下三个孩子。但章后来带着原配及孩子去了香港,素锦失去了生活来源。百般无奈之下,她于1956年只身赴港。三个孩子留在上海,由素锦的妹妹妹夫照顾。素锦在港省吃俭用,把钱源源不断地寄往上海。通过本书,我们能感受到素锦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在港二十年间的隐忍及煎熬;也能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于香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的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这些书信虽是素锦的个人哀乐,但也反映了20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底层百姓的生活。
02
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
陈引驰 主编
王振复、王家葵、刘强、许蔚、周兴陆 著
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通识”是一套专家学者引导大众了解传统经典的原创全彩图文“大家小书”。丛书立足大众,致力于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融于对每一部经典的最基本、最重要知识的介绍之中,在梳理经典产生、流传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世界文明影响的源流过程中,不仅传授“真知”,还要传递学者对人生、对学术的思路与“智慧”。丛书主编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第二辑五种分别为:复旦大学王振复教授著《〈周易〉通识》,成都中医药大学王家葵教授著《〈本草纲目〉通识》,同济大学刘强教授著《〈世说新语〉通识》,复旦大学许蔚副教授著《〈三国演义〉通识》和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著《〈唐诗三百首〉通识》。
03
《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
叶嘉莹等 讲读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联合南开大学文学院、抖音,邀请23位名师,联合制作推出了系列短视频,对《唐诗三百首》的313则篇目进行逐一解读。每期解读,充分融入每位名师独特的治学理念、人生阅历与审美体验,或论述周详,或短议精当,或抒发情怀,或连出巧思,沿波溯源,还原情境,又能闪回当下,直指心灵。
本书采用诗作原文附名师解析的结构,以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补注本)为底本,参校相关总集、别集,将各位名师的讲稿整理、润色成书。同时,全书根据篇目内容,遴选主题相关的古代、近代名家画作,作为配图,让读者更直观感受诗情、诗意,品味唐诗之美。
《印篆里的中国》
韩天衡 著
中华书局
印章是成熟最早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精华的物质载体之一。从战国迄今的3000年中,印章和篆刻艺术发展经历了哪两座高峰?明清以来的篆刻艺术大放异彩,出现了哪些大篆刻大家,他们为印篆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从事篆刻艺术有哪些需要磨练的技艺和修养?前辈印人有哪些治印经验和关于印章的掌故?名篆刻家、书画家韩天衡先生新作《印篆的中国》分印篆源流、行知合一、印人印事三个板块,呈现韩先生在中国印篆研究上取得的非凡成就。随文配有450余方珍贵古代印人印作、豆庐藏印及豆庐所治印等,以及印谱书影、印材等图片共600余幅,书后附录更有历代印章实物、豆庐印选等集中呈现,全面展示中国篆刻艺术之美。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陈尚君 著
中华书局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陈尚君的《我认识的唐朝诗人》,文共30篇,前25篇是写一个诗人或者闻名诗人的人生一段,后5篇是一篇写几位诗人的,比如诗人家族、宰相诗人、诗人夫妻,等。全书涉及诗人五十余位,作者立体而全面地勾勒出唐代诗人真实人生的画卷,介绍诗人不同的生命历程和诗歌成就,同时就诗人走过的悲欢人生解说他们的作品。
06
《苏东坡和他的世界》
王水照 著
中华书局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宗丰富复杂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独特而又难于言说的人物。在众多轶事和传说背后,真实的苏东坡到底是怎样的?王水照先生是著名的宋代文学研究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亦是苏东坡研究公认的翘楚。本稿以王水照先生对苏轼的研究为底本,分为综论十题、苏海拾贝、东坡诗词讲解、苏文简释四个部分,配百余幅图铺陈展示苏东坡豁达动荡的一生,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樊树志 著
中华书局
本书对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五府的四十多个典型市镇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勾勒出其逐渐城市化的演变轨迹,不仅系统展现了江南市镇的分布格局、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而且对这些市镇曾经引领时代潮流、带动传统社会变革及至城市化的原因作了深入解析。
《古籍版本十讲》
杨成凯 著
中华书局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海上古籍风云录》
柳向春 著
中华书局
近代以来,上海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成为一大古籍流散中心,历史的烟云消散之后,今天多数重要古籍已入公家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机构之外,上海博物馆是另一家重要的古籍收藏单位,但由于博物馆的性质,其古籍收藏一向鲜为人知,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柳向春博士,从版本学、文献学、藏书史等多个角度入手,深入挖掘、爬梳数十部古籍编撰、刊刻、校勘、递藏、题跋背后的故事,并以大量高清插图展现古书版刻原貌,揭示其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本书一方面揭示了上博馆藏的一些基本特色,如稿钞本、名家旧藏、印谱、地方文献等等,另一方面涉及古籍的方方面面,辐射面广,看点多多,非常精彩。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
顾农 著
中华书局
陶渊明归隐之前曾断断续续地当了多年小官,归隐之后也只是一位地方名流、社会贤达,文坛上并没有太高的地位,他的诗风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时尚。但是后来地位越来越高,从“隐逸诗人之宗”一变而为东晋之忠臣和遗民,一位传统政治道德的标兵。
本书在两卷十二章的篇幅里,以诗文补史,讲述陶渊明反复出仕、反复归隐的人生轨迹,分析其思想的庞杂性、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以期还原出“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一个生活在人间的切近历史真实的陶渊明。只有把陶渊明请下神坛,而我们自己则站起来平视这位大诗人,才能看清他的优异之处,才能真正读得懂他——热爱生活,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