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作者: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定价:
¥58.0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定价:
¥280.00
南明史(精装本)
南明史(精装本)
作者:钱海岳撰
定价:
¥980.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360.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作者: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定价:
¥510.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作者:[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定价:
¥298.0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作者:杨镰主编
定价:
¥298.0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作者:[元]脱脱等撰
定价:
¥540.00
邹鲁文化研究
邹鲁文化研究
作者:贾庆超等
定价:
¥0.00
明实录 附校勘记(183册)布面精装
明实录 附校勘记(183册)布面精装
作者: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黄彰健校勘
定价:
¥45000.00
“纲举目张”的“目”是指眼睛吗?| 汉字里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4-02-21 15:02:27
来源: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作者:富丽
眼睛是重要的人体器官。表示这个器官,我们现在多用“眼”字,古代最初用的则是“目”字。
“目”的字形演变
“目”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描画的都是一只眼睛的形状,外有眼眶,内有眼珠。后来,字形由横向变成纵向,逐渐失去象形性,最终演变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字形。
“目”从一开始就是指人的眼睛。《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形容女子笑得很美,明眸善睐,妩媚动人。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命义》中谈到关于胎教的内容时说:“非正色目不视,非正声耳不听。”
着眼于眼睛的功能,“目”就有了“看、注视”的意思。《史记·陈丞相世家》:“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腰)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这段话讲的是西汉开国功臣陈平的经历:有一次渡河,船夫见他仪表堂堂,一个人带剑出行,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猜他囊中或许藏有金银财宝,就时不时地盯着他看,想杀了他。唐代韩愈在《送陈秀才彤序》一文中写道:“吾目其貌,耳其言,因以得其为人。”此处的“目”和“耳”分别指用眼睛观察和用耳朵听,通过一个人的样貌、言行来判断其为人。
南宋夏森绘《烟江帆影图》(局部)
“目”进一步也表示“用眼睛示意、使眼色”等意思。《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是说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人们在路上相遇时不敢用言语进行交流,只能以目示意,可见当时反动统治的暴虐与专横。
“目”表示“看”这种行为动作的意思进一步抽象化,就有了“看待、看作”的含义。唐代白居易《不出门》:“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不知这世间把我视作什么人。清代黄宗羲《柳敬亭传》:“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大意是说,军中没有人敢用说书艺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并对他有所轻视怠慢。“目为”一词,表示“看作”的意思,现在书面语当中仍然使用。现代作家孙犁《秀露集·石子》:“……唯一的消遣和爱好就是捡石子。时间长了,收藏丰富,有一段时间,居然被病友们目为专家。”
由“看待、看作”的意思再进一步,“目”又可以表示“称作”的意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冶泉祠。”在溪岸上,源头的山麓近旁,有一座祠庙,叫作“冶泉祠”。
清章谷绘《八景图册》之《涧道寒泉》
沿着最初指“眼睛”这一意义线索进一步发展,“目”又可以指形状跟眼睛相类似的事物,比如孔眼、网眼等。在“纲举目张”这个成语当中,“纲”指渔网的大绳,“目”指“网眼”。《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大意是说,善于张网捕鱼的人总是拉着网的主绳撒网,比喻做事要抓住关键环节。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为已经失传的《诗谱》所作序言当中也写道:“举一纲而万目张。”字面意思是说只要把渔网上的大绳子一展开,所有的网眼也就都跟着打开了,以此来形容只要把文章的主线铺陈到位,那么,围绕主线的其他细节也就都可以有条理地展开了。
因为网眼是以一定的数量有条理地编织而成的,就好像从一个大项中分出很多小项,于是,“目”进一步又发展出“细目、条目”的意思。《论语·颜渊》中记载,颜渊向孔子请教如何行仁,孔子概括性地做了一番回答,颜渊则说:“请问其目。”意思是希望孔子指点一些具体做法。明代何景明《赠向先生序》:“君子之治也,设其纲纪,而有其目,与民守之。”大意是说,君子之治,首先设立大的法律制度,其下再做更细的规定,人民遵照执行。
《论语译注》
那么,“题目”的“目”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题”最初指额头,“目”指眼睛。额头和眼睛都处在人头部居上靠前的位置,而标题同样位于文章或书籍等的最前面,所以,“题”和“目”都发展出“标题”的意思。《后汉书·襄楷传》:“……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此处的“目”,就是指题目。这句话大意是说,这些神书都是用青白色的细绢制作,有朱色的界栏、青色的书签和朱色的题目。
“目”可以作为部首使用。属于这个部首的字,在意思上大都跟眼部或眼部的动作有关,比如“眉、盲、眼、睛、睹、瞪、眷、督”等。
明陈洪绶绘 《抚琴图》(局部)
(本文原载《月读》2024年第2期)
《月读》杂志依托中华书局的资源优势,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注重结合时政热点、大事大势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传统经典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当代社会提供传统的营养源泉。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958
2. 网上购买。登陆“杂志铺”网站(www.zazhipu.com),搜索“月读”进行订阅。
征稿启事
《月读》现面向社会征集稿件。征稿分原创来稿和选文荐稿两类。稿件一旦采用,本刊将依著作权法规定向作者奉寄稿酬和样刊,推荐者和原作者本刊亦会奉酬。请将作品发送至yuedu@zhbc.com.cn,并注明姓名、电话和通信地址。本刊会视栏目要求对稿件进行一定程度的编辑和加工,如有特别要求,请注明。
凡向《月读》杂志投稿的作者,来稿请注明详细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以便稿件采用后,奉寄样刊和稿酬。原创稿件请保证首发,一稿一投 ;选文稿件请注明详细出处、原作者姓名。来稿恕不一一回复,在一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本刊同时享有文章的音像与数字出版权及其转授权,授权的种类为独占许可,稿酬中已包含对上述权利的使用收益。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