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资治通鉴》纪事本末”(24&ZD273)开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举行。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教授、魏晋南北朝史专家陈勇研究员、隋唐五代史专家刘后滨教授、古文献及典制史专家顾涛教授出席会议并点评。特邀嘉宾,中华书局上海出版中心贾雪飞总编辑兼总经理代表出版机构出席会议并发言。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杨永恒处长、何雪冰副处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倪玉平教授主持会议。 《新编〈资治通鉴〉纪事本末》的目标是依托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重新编纂为“新编”的《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在课题论证会上曾说,这是“天大的工程”,体现了新时代的新特点、新贡献,也打开了整理的新路径。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杨永恒处长指出,以符合现代学术规范,兼顾研、读两用的纪事本末体例进行二次整理创作,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充分运用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这一资源,将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脉,有助于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有助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张国刚教授就项目的读者定位、文本生成逻辑、体例规划、史料选材等做了简要说明。他表示,“新编《资治通鉴》纪事本末”的基本定位是以《资治通鉴》原书及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考异》、胡三省著《资治通鉴音注》为蓝本,充分吸收新见史料,按照纪事本末体例拟定若干事目,时间跨度长或涉及多人多地、宏观问题者则再分二级子目,形成纪、目、子目三级分类。各纪下安排导言、总论,行文设注释与旁批。最终成书兼顾通俗性与学术性,但以普通读者群为主要面向。 (张恩泽、唐瑾)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