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学术著作 > 文学
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全二册)精
¥
198.00
作者: 孙宝著
发布日期:2023-03-20
中图分类法:D691.42
版次:1-1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
千字数:832 千字 总页数:1064 页
ISBN号: 9787101159271
丛书名:
访问量:184
图书购买
电子书
分享
收藏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华书评和媒体报道
南北朝文官铨选与文人息息相关,两者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南北朝文人除少数方外文士终身未仕外,大多集作家、官员、思想者、士林名流、乡邦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儒家进取价值体系复振与世俗官本位观念驱使下,士人一般都会通过仕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储备,然后接受官方资格审察、荐举、铨选、策试、复审,继而具备候补官员的资格,直至最终释褐起家。入仕之后,同样还要接受聘期考核、迁转升降的官场历练。文人任官的地点...
展开全文
南北朝文官铨选与文人息息相关,两者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南北朝文人除少数方外文士终身未仕外,大多集作家、官员、思想者、士林名流、乡邦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儒家进取价值体系复振与世俗官本位观念驱使下,士人一般都会通过仕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储备,然后接受官方资格审察、荐举、铨选、策试、复审,继而具备候补官员的资格,直至最终释褐起家。入仕之后,同样还要接受聘期考核、迁转升降的官场历练。文人任官的地点与任期决定此人迁徙的地域、路线、滞留时间,也决定其乡国意识、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另外,文人上下级公私关系构成其人际交往、社交活动的内容,继而决定其文学表现的内容。其任官性质、职属范围决定其公文性质、文体特征,甚至可以固化其创作类型;任官期间的群体交往,又决定文士文学创作的集团性,乃至可以发展为文坛的风尚性指标。可以说,选官制度是透析南北朝文人、文运的关键性钥匙。本书总结了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关联的内外缘由及表现,充分揭示南北朝选官制度的类型及文教动机、铨选程序与官场生态及士人心态的内在关联,并对南北朝铨选制度、官署运作、选官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南北朝选官制度承续汉晋旧制,又拓展新的制度功能,通过对世族政治、士格官习、文气风尚的渗透与耦合,形成了这一时期颇具特色的“选官-文学”混合体,并对后世文坛格局演进、文尚批判与转换、文论范畴增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收起
孙宝,1980年生,山东淄博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威斯康星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访问学者(合作教授为倪豪士先生)。长期从事汉魏晋南北朝儒学与文学、经学以及官制互动研究,兼及明清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
展开全文
孙宝,1980年生,山东淄博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威斯康星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访问学者(合作教授为倪豪士先生)。长期从事汉魏晋南北朝儒学与文学、经学以及官制互动研究,兼及明清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1部,点校整理《仪礼集说》《严可均集》《徐有贞集》等多部。专著获四川省2017年第十七届社科奖三等奖1次。
收起
中华书评
MORE
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与文运兴替
评论人:孟国栋 澎湃新闻 ∙ 文化课 2024-05-21
评论内容:
科举是中国帝制时代最重要、也最行之有效的选官制度。自隋代创立以后,续为历朝沿用,直至二十世纪初废止,几未中断。文学的发展衍变与科举考试关系极为密切,相关材料也时时见诸各政书、文集、野史笔记等文献记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开始系统考察两者的关系,以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开其端,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王勋成《唐代铨选与文学》继其后。然后又逐渐从唐代拓展至宋代、明代,如祝尚书《北宋科举与文学》、林岩《北宋科举考试与文学》、陈文新《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叶晔《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等等,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科举制度对文学发展造成的影响。但科举制度创立前夕的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是否受制于朝廷的选官制度呢?
媒体报道
MORE
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与文运兴替
文汇网 2024-05-22
科举是中国帝制时代最重要、也最行之有效的选官制度。自隋代创立以后,续为历朝沿用,直至二十世纪初废止,几未中断。文学的发展衍变与科举考试关系极为密切,相关材料也时时见诸各政书、文集、野史笔记等文献记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开始系统考察两者的关系,以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开其端,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王勋成《唐代铨选与文学》继其后。然后又逐渐从唐代拓展至宋代、明代,如祝尚书《北宋科举与文学》、林岩《北宋科举考试与文学》、陈文新《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叶晔《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等等,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科举制度对文学发展造成的影响。但科举制度创立前夕的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是否受制于朝廷的选官制度呢?
评论
晒图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游客提交评论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李剑国著
¥268.00
吕碧城著作集(上下册...
会闲,鈡锦,李保民编
¥138.00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
黄一农著
¥138.00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
李晓红著
¥59.00
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研...
童岭著
¥54.00
泽螺居诗经新证 泽螺...
于省吾 著
¥95.00
论语文学研究
阳清 著
¥30.00
诗经二南汇通(精)
刘毓庆著
¥79.00
陈乃乾日记(精)
陈乃乾 著 虞坤林...
¥58.00
鸣沙习学集(全二册)...
徐俊著
¥98.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
试读
alt :
http://www.zhbc.com.cn/resPath/ebook/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