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学术著作 > 文学
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全二册)精
文学史考察与文化史观照相结合,从社会文化角度切入唐代文学的研究。
¥
148.00
作者: 杜晓勤著
发布日期:2022-06-07
中图分类法:I206.42
版次:1-1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
千字数:800 千字 总页数:931 页
ISBN号: 9787101156041
丛书名:
访问量:281
图书购买
电子书
分享
收藏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中华书评和媒体报道
精彩章节
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堪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宝库中最为灿烂的一颗明珠,要研究唐诗之所以取得如此高妙艺术成就的原因,除了深入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从汉魏六朝向隋唐发展的艺术机制,更离不开对唐诗得以茁壮成长的文化土壤、时代氛围和精神气韵的考察。 本书集中了以上问题,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切入,既有对盛唐诗歌精神的形成与内涵的整体思考,也有对杜甫、元稹、白居易、柳宗元等代表性人物艺术思想的具体阐释,更兼具国际...
展开全文
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堪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宝库中最为灿烂的一颗明珠,要研究唐诗之所以取得如此高妙艺术成就的原因,除了深入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从汉魏六朝向隋唐发展的艺术机制,更离不开对唐诗得以茁壮成长的文化土壤、时代氛围和精神气韵的考察。
本书集中了以上问题,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切入,既有对盛唐诗歌精神的形成与内涵的整体思考,也有对杜甫、元稹、白居易、柳宗元等代表性人物艺术思想的具体阐释,更兼具国际文化视野,对包括丝绸之路与东亚汉字文化圈等不同领域范畴内唐诗的国际交流活动进行了细致考察,反映了作者数十年来从社会文化角度对唐代文学发展史的思考所得。
收起
绪论 第一章 南北文学融合与唐前文化格局 第一节南朝诗歌艺术精神与士族文化 第二节“南北文风优劣论”辨 第三节合而未融的隋代诗坛与南北文化的交汇 第二章 初唐诗风的嬗变与唐型文化的建构 第一节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第二节王绩诗歌与河汾文化精神 第三节初唐诗歌革新与北朝后期山东文学传统之关系 第三章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特质及其形成过程 第一节走向盛唐:初唐诗歌艺术的嬗变 第二节士庶消长:初盛唐...
展开全文
绪论
第一章 南北文学融合与唐前文化格局
第一节南朝诗歌艺术精神与士族文化
第二节“南北文风优劣论”辨
第三节合而未融的隋代诗坛与南北文化的交汇
第二章 初唐诗风的嬗变与唐型文化的建构
第一节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第二节王绩诗歌与河汾文化精神
第三节初唐诗歌革新与北朝后期山东文学传统之关系
第三章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特质及其形成过程
第一节走向盛唐:初唐诗歌艺术的嬗变
第二节士庶消长:初盛唐诗人文化心态之变化
第三节文化融合:盛唐文化精神的形成
第四章 盛唐诗风之变及其政治文化动因
第一节开元年间诗风与政治文化格局
第二节从盛唐之音到盛世悲鸣
第五章 杜甫的文化心态及其演变
第一节杜甫的文化心态结构
第二节杜甫的政治悲剧及其文化思想史意义
第六章 杜诗集大成的艺术境界及盛中唐人之接受
第一节杜诗“集大成”的艺术境界——兼与庾信诗歌“老成”风格之比较
第二节开天诗人对杜诗接受问题考论
第三节杜诗在至德、大历间的流传和影响
第四节中唐诗人对杜诗的接受问题
第七章 元白盛唐文化记忆之异同
第一节至德大历诗人对盛唐之缅怀
第二节元白对盛唐的“文化追忆”情结
第三节白居易《长恨歌》与元稹《连昌宫词》之比较
小结
第八章 柳宗元的美学思想与政治观念
第一节柳宗元的音乐审美观
第二节柳宗元山水审美观及其成因
第三节柳宗元《封建论》与大一统政治观念
第九章 “草原丝绸之路”与骆宾王西域之行
第一节“草原丝绸之路”兴盛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骆宾王从军西域考
第十章 隋唐典籍之东传与日本古代典籍之研究价值
第一节隋唐文学文献在日本的流播
第二节日本古代典籍反映的唐代中日诗人创作交流盛况
第三节日本古代典籍保存的唐代诗学资料
第四节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明黄用中注《新刻注释骆丞集》十卷本考
第五节周弼《唐诗三体家法》中日版本流传考述
第十一章 唐宋文人茶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唐宋文人茶的自然之趣
第二节唐宋文人茶的生命之乐
第三节唐宋文人茶的理性之美
参考文献
后 记
收起
1.材料搜罗详备,论述条理清晰,集中展现作者多年思考所得。
2.文学史研究与文化史观照相结合,全面梳理唐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原因。
杜晓勤,1967年8月生,江苏如皋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等刊物编委。出版《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上、下卷)、《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等著作10余部。
中华书评
MORE
杜晓勤:文化视阈下的文学观照
评论人:王伟《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0月19日 15 版) 2022-10-25
评论内容:
有唐近三百年,文学创作粲为大观。唐代文学不仅诗文创作数量甚巨,且名家名作冠绝古今,唐代文学革新与变创亦与文化思潮丕变、政治风向迁移等旁通秘响、桴鼓相应,并相互涵摄,故唐代文学作品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学演进的核心要素,同时也为史学、宗教学、思想史甚至经济史等研究领域所宝重。自宋以降,历代学者各据其说,对唐代文学予以多维研究,成果虽异,体式亦殊,然多富创见,学案连缀,学谱清晰,体现出唐代文学旺盛的生命力和后世对其持续不断的接受热情。及至二十世纪,伴随古典学术的现代转型和新学术典范的生成与确立,唐代文学研究遂与现代学术接轨,逐渐脱离旧时以笺注、疏证为主要范式的门径,始进入对文学内在相关质素和规律的探索,并寻求与文学外部思想、宗教、社会思潮等文化相关性的研究,且先后产生了一批颇具现代意义的研究之作,引领一时一地之风潮。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傅璇琮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充分借用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发以往研究未发之覆,以唐代经典作家、作品为对象,相继推出一系列颇具分量和启示意义的著述,昭示学术风气之潜转暗换,广开研究法门,唐代文学研究多途奔竞之势由此成为重要的时代文化标帜。职是,在唐代文学研究视角转换、方法更新的语境下,一批颇富理论创见,且文献扎实、立论新锐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迭现,其中杜晓勤教授所著之《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中华书局2022年4月出版)即为其中的优秀典范。
媒体报道
MORE
杜晓勤:“盛唐之音”的背后 |《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22-06-29
按照盛唐诗选家殷璠的说法,从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至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前,是声律风骨尚未大备的时期。此一阶段,沈佺期(?—713?)、宋之问(656?—712?)、李峤(645?—714?)、杜审言(645?—708)虽已初步建立了律诗的格式,然或被贬或卒,都一一离开了诗坛;而盛唐代表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人还未崭露头角。就在这新旧诗风交替的间隙,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风格壮美而又富有展望的新气象,吹响了“盛唐之音”的前奏。
评论
晒图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游客提交评论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李剑国著
¥268.00
吕碧城著作集(上下册...
会闲,鈡锦,李保民编
¥138.00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
黄一农著
¥138.00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
李晓红著
¥59.00
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研...
童岭著
¥54.00
泽螺居诗经新证 泽螺...
于省吾 著
¥95.00
论语文学研究
阳清 著
¥30.00
诗经二南汇通(精)
刘毓庆著
¥79.00
陈乃乾日记(精)
陈乃乾 著 虞坤林...
¥58.00
鸣沙习学集(全二册)...
徐俊著
¥98.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
试读
alt :
http://www.zhbc.com.cn/resPath/ebook/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