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大众普及 > 历史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精)
还原古代医学真实面貌,探索疾病对社会的影响、与人心的互相塑造
¥
68.00
作者: 于赓哲著
发布日期:2022-03-29
中图分类法:R-05
版次:1-1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
千字数:300 千字 总页数:421 页
ISBN号: 9787101156201
丛书名:
访问量:813
图书购买
电子书
分享
收藏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中华书评和媒体报道
相关图片及视频
精彩章节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
展开全文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供一种思路,试图将传统医学从“科学还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来,还原中国古代医学的本来面貌。其切入点既有医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医者形象的模塑、医患关系的探讨,亦有对古代的卫生体系、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性病对青楼文化的影响、宋代墓葬壁画背后的医药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收起
再版要说的话 前言 导论 分层与融合——汉宋之间医疗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树木与森林——西学视角下的医学史研究 一、 医巫不分 二、 标还是本 三、 被遗忘的外科手术 四、 医学分科 五、 药典抑或百科全书 第二章 由《天圣令》复原唐《医疾令》看唐代官民医学分层 一、 官方医学教育体系内博士、学生出身问题 二、 医学分科问题 三、 民间、官方视野中的主要疾病 四、 医学教材中的《新修本草...
展开全文
再版要说的话
前言
导论 分层与融合——汉宋之间医疗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树木与森林——西学视角下的医学史研究
一、 医巫不分
二、 标还是本
三、 被遗忘的外科手术
四、 医学分科
五、 药典抑或百科全书
第二章 由《天圣令》复原唐《医疾令》看唐代官民医学分层
一、 官方医学教育体系内博士、学生出身问题
二、 医学分科问题
三、 民间、官方视野中的主要疾病
四、 医学教材中的《新修本草》
五、 小结
第三章 医家、病家与史家对医者形象的分层模塑
一、 寂寥的医家
二、 宗教属性与医药属性的博弈——以孙思邈神化为中心
三、 神乎其技
四、 史家、医家、病家的分层塑造
第四章 游离与主动——唐代医患关系
一、 病患必然导出医患吗
二、 汉宋之间医患关系
三、 医患关系的影响——作坊抑或工厂
四、 谁可借鉴
第五章 散落的卫生——现代视角的古史寻觅
一、 中国古代对“卫生”的认识
二、 中国古代“卫生”未成系统的原因
三、 中国中古时期城市散落的卫生“体系”
第六章 中古南方风土的分层研究批判
一、 风土——“族群边界”的观察切入
二、 自然、民俗与印象
三、 南土之恶
四、 研究余地
第七章 弥漫天地间——气与中国古代瘟疫的“致”与“治”
一、中国古代的致病观
二、气的运作模式与特质
三、气论对传染病因的掩盖
四、气、水、火——弥漫性的对抗
第八章 性病与中国的青楼文化——认知限制的历史
一、性病从未缺席
二、未被认识为性病的淋病与软性下疳
三、梅毒如何进入中国
四、恐慌与排斥——青楼形象的改变
第九章 备药图背后的唐宋医药文化背景变迁——以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为核心
一、能否从壁画判断墓主身份
二、汉魏至隋唐的墓葬壁画
三、宋代儒医的出现
四、《太平圣惠方》与官修方书的地位
附录 论伯希和敦煌汉文文书的“后期混入”——P.3810文书及其他
参考文献
后记
收起
1. 十年磨一剑,于赓哲教授医学史研究新著。 多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医学史研究一流学者。 多篇论文发表于权威期刊,深获学界肯定。 钩沉史料,考镜源流,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硬核的学术论证解决问题。 2.跳出线性进步主义史观,还原传统医学真正样貌。 将传统医学从“科学还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来,摆脱完全以近现代医学衡量传统医学的价值体系,解剖并展示与医学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分层、纠缠、融合的过程,呈现中国...
展开全文
1. 十年磨一剑,于赓哲教授医学史研究新著。
多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医学史研究一流学者。
多篇论文发表于权威期刊,深获学界肯定。
钩沉史料,考镜源流,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硬核的学术论证解决问题。
2.跳出线性进步主义史观,还原传统医学真正样貌。
将传统医学从“科学还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来,摆脱完全以近现代医学衡量传统医学的价值体系,解剖并展示与医学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分层、纠缠、融合的过程,呈现中国古代医学的真实面貌。
3. 历史学家的探索和思考,是否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古人如何看待瘟疫?
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
神医是如何被塑造的?从汉代至宋代,医者的形象经历怎样的变化?
古代官方医学与民间有何不同?
从来没有一门自然学科像医学这样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巨大影响,尤其在只有经验医学、实践医学的古代更是如此。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医疗社会史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学术本身,更在于由此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4.
精装版全新面世。
平装版2020年面世,旋即销售一空。为满足读者需求,提供更舒适的阅读体验,此次重新排印,以精装形式推出,版式更疏朗,装帧更美观,而定价不变。开本由小16开换为大32开,与于赓哲教授另一力作《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一致,封面风格亦保持统一,便于配套插架。
收起
于赓哲,1971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医疗社会史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海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多次获省部级学术奖励,2007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已出版《唐代医疗疾病史初探》《隋唐人的日常生活》《唐开国》等多种著作。
媒体报道
MORE
如果唐高宗没有高血压
北京青年报 2023-02-28
著名唐史研究专家于赓哲新著《从疾病到人心:中古社会医疗史再探》,用流畅好读的文笔写学术专著,把非常专业的医疗社会史通俗易懂地表达,既有详细的对于医患关系、病例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考察,更有宏阔的学术视野。
《古人的生活世界》《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入围政邦智库“2022年度书单”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2023-02-13
中华书局出版《古人的生活世界》《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入围政邦智库“2022年度书单”。
《阳明学十讲》、《中国印刷史新论》、《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入围政邦智库2022“人文新主张之书”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2023-02-09
“政邦推荐·2022年度书单”分为六类,分别为“年度治理能力之书”、“年度城市力之书”、“年度商业文明之书”、“年度数字经济之书”,“年度教育之书”,“年度人文新主张之书”,并进而从中产生“政邦推荐·年度好书”。 今天分享的是“人文新主张之书”候选64本(排名不分先后)。 中华书局出版《阳明学十讲》、《中国印刷史新论》、《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入选64本“人文新主张之书”。
图片
版式图1
版式图2
评论
晒图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游客提交评论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
齐东方著
¥58.00
从三星堆到金沙——中...
黄剑华著
¥76.00
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
阿城 著
¥168.00
通鉴纪事本末--全1...
[宋]袁枢撰 杨寄林...
¥718.00
中国地名大会
《中国地名大会》节目...
¥29.00
图文中国史
樊树志著
¥99.00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江晓原著
¥42.00
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
张经纬著
¥49.00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
于赓哲著
¥58.00
顾随和他的弟子
赵林涛著
¥45.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
试读
alt :
http://www.zhbc.com.cn/resPath/ebook/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