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本《魏书》以百衲本为底本,以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为通校本,以汲古阁本、局本为参校本,谨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志材料和新研究成果,严格遵循古籍整理规范,审慎去取。《魏书》点校本原有校勘记1993条,修订本校勘记增加到了3306条。其中,删去旧校90余条,新增校记1400余条,改写旧校450余条,沿用旧校(含依体例改动)1450余条。新增校记相当于原有校记的七成。原点校本分段、标点成就卓著,此次修订主要针对原先的错误或新规定要求作了必要的调整。《魏书》修订本是在原点校本基础上的全新升级本。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再出佳作《魏书》修订本正式出版 继《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修订本之后,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的新成果——《魏书》修订本于2017年1月正式出版。一 《魏书》的整体情况。《魏书》,是北齐魏收所撰的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了自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兴亡史,是现存记载北魏历史最重要的文献。 全书130卷(含子卷),分本纪十二篇,凡十二卷;列传九十二篇,凡九十八卷;志十篇,凡二十卷。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后抄写流传,唐宋间渐有散佚,陆续又有人利用《北史》等书加以补足。至北宋中期,学者查明其中二十七卷完全是用他书所补,另有三卷不全。北宋雕版印行后,文字又有讹脱残佚。 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等点校整理《魏书》,采取了不主一本的校勘方式,通校了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本,明万历南京国子监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清同治十一年金陵书局本四种版本,并参校了明万历北京国子监本及明末汲古阁本,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旁征博引,考定是非。引书之富、校勘之细、考证之精和标点之准,首屈一指,广受推崇,被称为古籍整理的范本。二 《魏书》的修订概况。《魏书》的点校、修订,与其他各史一样,是一个学术接力的过程。修订工程的定位,是在原点校本基础上,基于新的学术条件,按照修订工作总则规定的要求进行,以期形成一个标点准确、校勘精审、阅读方便的升级本。“北朝四史”修订工作由武汉大学朱雷教授、冻国栋教授共同主持,其中 《魏书》由天津师范大学何德章教授负责修订。2007年11月,“北朝四史”修订方案获得专家评审会通过。2009年5月,何德章教授提交三卷样稿初稿,请修订主持人、编辑组和相关专家提出了修订意见。2014年2月,何德章教授提交了《魏书》修订全稿,编辑工作正式展开。2015年7月,《魏书》修订稿定稿会在北京召开,集中讨论了《魏书》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2016年12月,何德章教授和编辑组对《魏书》校样中的相关问题作了逐条讨论和现场处理。2017年1月,《魏书》修订本正式出版。《魏书》修订工作历时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本次修订以百衲本为底本,以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为通校本,以汲古阁本、局本为参校本,谨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志材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严格遵循古籍整理规范,审慎去取。《魏书》点校本原有校勘记1993条,修订本校勘记增加到了3306条。其中,删去旧校90余条,新增校记1400余条,改写旧校450余条,沿用旧校(含依体例改动)1450余条。新增校记相当于原有校记的七成。原点校本分段、标点成就卓著,此次修订主要针对原先的错误或新规定要求作了必要的调整。可以说《魏书》修订本是在原点校本基础上的全新升级本。具体来说,此次《魏书》修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本次修订的通校本中增加了再造善本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三朝本作为通校本。原点校本虽“择善而从”,但事实上仍以百衲本为主,此次修订增加三朝本作为通校本,三朝本即南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因此可以说是为《魏书》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宋刻本。 2、此次修订充分尊重原点校本成果,全面复核原点校本所作校改及校记引证,没有疑问的校记依然保留,根据底本校原则及修订总则,作体例上的处理;存疑的校记慎重斟酌处理;确有不当的校记则加以改写;确定失误的校记予以删除。因为原点校本按“择善而从”原则取舍文字,与今天底本校勘的理念已经不同,所以修订工作还需要对原点校本取舍的文字进行处理,其中与底本相异而没有出校记之处,需要确定其版本依据,判断其取舍理由,确实可从的补充校记,存疑的仍从底本。 3、原点校本分段、标点成就卓著,此次修订主要针对原先的错误或新规定要求作了调整。比如原点校本卷五〇《慕容白曜传》有一段文字,原标点作:契长子升,字僧度。建兴太守,迁镇远将军、沃野镇将,进号征虏将军。甚得边民情。和第二子僧济,自奉朝请稍转至五校。经过考查发现标点存在破句,“情和”二字是成词,指民心悦服。《后汉书》即有用例,《魏书》中也两次出现,并且上下文并没有提到有慕容和其人,原点校本和字加专名线,尤显突兀。此次标点作:契长子升,字僧度。建兴太守,迁镇远将军、沃野镇将,进号征虏将军。甚得边民情和。第二子僧济,自奉朝请稍转至五校。 4、本次修订谨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志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当年唐长孺先生主持的“北朝四史”时,利用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等出土文献,做了大量的校勘工作,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此次修订本着谨慎合理的原则,校勘了新出土的北朝墓志,对于必要的校点补充了校记。另外,自点校本《魏书》出版后,学界从校勘和标点诸方面都提出了不少合理意见,此次修订尽可能地搜集相关文章和其他研究成果,结合到《魏书》的修订中去。因此整体而言,《魏书》修订本实现了对原点校本的升级和超越。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