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1973年年底,考古人员对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和三号墓进行发掘整理,三号墓首先清理完毕,其中出土的大量帛书是这座古墓中最具价值的文物。在这批帛书中,又以《道德经》甲、乙本最引人注目。
别册——《道德经》四大名本1.四大名本:分别是帛书甲、乙本,王本、河上公本。为了方便逐句逐段一一对应观看,做了这个别册。2.河上公本:和王本一样,都是通行版本,而且被道教视为最正宗的本子,参考价值非常大。3.排版:四种原文,以对开页四栏对照的形式呈现。双数页的两栏,左列为帛书甲本,右列为帛书乙本;单数页的两栏,左列为王弼注本,右列为河上公注本。帛书《道德经》原文未分章,据王弼注本作了分章处理。4.装订:车线装,不是简单骑马钉。非常牢固而且美观。5.随书附赠,不能单买,市面上找不到。书签1.总共四枚。内容都出自帛书甲、乙本,正面是译注老师张松辉手书此句的墨宝,加上钤印,反面交代出处,展示了在甲乙本和通行本中,这句名言有什么不同。2.内容分别是:a.道恒无名出自甲本、乙本三十二章,通行本作“道常无名”。意思是:大道永远处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状态。b.上善如水出自乙本八章。通行本作“上善若水”。意思是:品德最美好的圣人就像水一样。c.知人者知出自甲本、乙本三十三章,通行本作“知人者智”。意思是:能够认识别人的人是睿智的。d.大器免成出自乙本四十章。通行本作“大器晚成”。意思是:最大的器物,是不求最终完成的。3.底图装饰花纹采自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花纹。藏书票1.每一枚都印有唯一编号。2.图案是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画着奔月的嫦娥。 蟾蜍、玉兔、嫦娥,在中国古代都是月亮的象征。3.藏书票上的名句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也是千古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们要效法大地,大地要效法上天,上天要效法大道,大道就效法它自身的样子。4.老子明确要求人们效法自然规律,不可任意行事。这也正如月亮圆缺,有其固定规律。图案和文字,内涵高度统一,相映成趣。
1.《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通行于世的《道德经》版本,是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以下简称王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甲、乙本,与通行的王本存在很多不同,问世之后,引发轩然大波。哪个版本更接近原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而讨论的前提,就是要知道甲、乙、王三个版本,各是什么样子,各自说了些什么。3.此次出版,我们请到了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安排,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的独特价值。护封1.灵感来自马王堆1号汉墓的T形帛画,它是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一幅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升天通行证”,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帛画的整个画面呈“T”形,上宽下窄,通长205厘米,顶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用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成。一般认为,它是一种招魂幡,出殡时用竹竿举在柩前,一路引导到墓地,仪式后,随棺下葬。2.帛画极为珍贵,也由于埋藏在地下时间长了,颜色难免发暗,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充分感受到它跨越时空之美,我们邀请清华美院的画师进行了精心重绘,作为护封。3.整幅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反映了汉朝人“引魂升天”的思想,即人死后导引灵魂升入天界成仙,用两条巨龙贯穿起来,体现了墓主对羽化登仙的渴望。我们的护封,就采用了“天上”部分。4.各部分的讲解:构图:采用严谨的对称式构图,但在对称中又富有变化;日月对称,但大小形状各有差异,左右的龙、鸟的数量,都不完全一样。封面:右上角是一轮红日,日中有金乌,日下的扶桑树间,还有八个太阳。符合“后羿射日”的传说。封底:左上角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画着奔月的嫦娥。“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相呼应。书脊位置:日、月之间,端坐着一位披发的人首蛇身的神灵,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女娲,一条红色的长尾自环于周围,象征生命之源。在女娲身边,左边有三只仙鹤,右边有两只,象征着长生。女娲之下,有两位司阍(hūn,守门人)拱手迎魂,双阙由神豹守卫。另有神龙、神鸟、异兽相衬,显得天界威严神圣。5.这幅画和《道德经》对“天地人”关系的思考高度相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幅画还和老子的循环论一致:老子认为,万物都是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呈环状形地循环发展。既然循环是万物运动的规律,那么人们就不仅要公正地对待生存、富贵等正面状态,也应公正地对待死亡、贫贱等负面现象。老子还要求人们循序渐进地去把握这一规律,只有把握了这一规律,才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一切,从而安然度过一生。6.护封使用特种纸。书名、作者名烫白,封面小字烫金,神鸟、女娲采用UV技术。
封面封底1.拆掉绚烂的护封,就是内敛的封面。丝质布面精装,低调华丽。2.封面采用压凹工艺,呈现乙本(隶书)第六十九章名句:“夫兹(cí),故能勇;检,敢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意思是:能够做到守柔,所以才能变得勇猛刚强;能够做到节俭,所以才能拓展功业;做事不敢抢在天下人之先,所以才能成为万物的领导者。3.封底采用烫黑工艺,呈现甲本(篆书)一组名言: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fǔ)。(甲本21章。篆)意思是:从现在推及古代,大道都是无法被废弃的,它能够使万物从开始时就具有正常的秩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甲本5章。篆)意思是:天地无所仁爱,把万物视同草、狗一样。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甲本78章。篆)意思是:兵力强大了就会失败,树木强大了就会被砍掉烧火做饭。坚硬庞大的东西总是处于下面,柔软微小的东西总是居于上面。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甲本22章。篆)意思是: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会把功劳夸没了,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做不了领导者。书口既好看,又有门道。1.三面刷口的底图:采用西汉时期金银错铜器纹样,经过精心修复上色,采用大气的黑红双色——这是汉朝人的流行色。2.采用国内少有的丝网印刷技术,先在书口印底图,再挂一层丝网,印上文字。这样才呈现出亮闪闪的效果。3.书口:·上书口:来自帛书甲本(篆字)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未,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意思是:把清静无为当作自己的做事原则,把无事当作自己要做的事情,把无味的东西当作有味的东西,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下书口:来自帛书甲本(篆字)第七十九章: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意思是:高的一端就把它压低一点,低的一端就把它抬高一点;长的一端就把它剪短一些,短的一端就把它补长一些。·侧书口:来自帛书乙本(隶书)第六十八章:既以为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意思是: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变得更加富有;把一切都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变得更加充实。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是施恩惠于万物而从不损害它们;人的处世原则,是只帮助别人而从不与别人争夺。正文1.全书采用黑红双色印刷,原文用红色,注释翻译用黑色。2.三个版本逐一对照,其中帛书甲乙本在出土时就有残缺,好在我们还有通行王本,空出来的字,可以用王本来补全。举例:P32甲本 [反也者,] 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乙本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 者,道之用也。王本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里的文字,就是根据通行本来补全的,让读者能够丝滑地读完原文。3.为了让大家阅读体验更舒适,字号全部放大。4.纸张升级到了70g胶版纸。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