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大众普及 > 历史
中国通史(修订本)精--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史学大师吕思勉简明好读的通史课,全新修订。
¥
60.00
作者: 吕思勉著
发布日期:2024-10-23
中图分类法:K20
版次:1-1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
千字数:420 千字 总页数:502 页
ISBN号: 9787101160932
丛书名:
访问量:164
图书购买
电子书
分享
收藏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精彩章节
推荐说明
本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为青年学生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在这部作品里,吕先生对中国自上古时代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政治、地理、社会与文化等作了全面、简明的叙述与梳理,文字平实,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一部上佳的中国通史读物。此次再版,在尊重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对全书作了全新修订,文字较为完善。
例 言 …… 1 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 3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 6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 9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画分 …… 12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 17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 22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 25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
展开全文
例 言 …… 1
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 3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 6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 9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画分 …… 12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 17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 22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 25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 29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 33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 37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 40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 45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 …… 48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 …… 51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 54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 58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 62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 …… 66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 73
第二章 秦汉之际 …… 77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82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 86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 90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 94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 98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 …… 103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 107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 112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 116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 120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 …… 124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 127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 133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 138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 141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 145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 149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 153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 156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 160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 164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 168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 172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 176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 180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 …… 186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 …… 190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 194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 …… 198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 …… 202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 …… 206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 …… 209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 214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 …… 219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 223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 230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 …… 233
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 …… 237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 242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 …… 246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 249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 253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 …… 258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 262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 …… 265
第四编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际 …… 271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 …… 276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 …… 280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 …… 285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 290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 296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 …… 302
第八章 鸦片战争 …… 306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乱 …… 312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 …… 319
第十一章 爱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 324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 …… 328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 334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 …… 340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 …… 347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 …… 353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 357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 361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 …… 366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 370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 …… 375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 …… 379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 …… 384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 …… 389
第五编 现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 …… 397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 …… 401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 404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 …… 409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 …… 413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 419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 …… 422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 …… 425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 430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 …… 434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 …… 439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 442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 446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 …… 449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 …… 452
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 454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 …… 458
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 …… 462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 …… 465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 …… 470
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 …… 474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 478
第六编 结 论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 483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 486
收起
1.畅销名作,精校精编:这是民国年间风行一时、广受欢迎的中国通史,上下册累计重印190多次!此次在尊重作品原貌的基础上精心编校,推出修订新版,文字较为完善。 2.大家风范,见识卓著:吕思勉先生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先生并称现代史学四大家。吕先生是公认研读文献功力深厚的学者,数遍通读“二十四史”。他是真正的史学大师,其作品通贯性强,融历史叙述与个人创见于一体——顾颉刚赞他开创中国通史写作新纪元,钱穆喜...
展开全文
1.畅销名作,精校精编:这是民国年间风行一时、广受欢迎的中国通史,上下册累计重印190多次!此次在尊重作品原貌的基础上精心编校,推出修订新版,文字较为完善。
2.大家风范,见识卓著:吕思勉先生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先生并称现代史学四大家。吕先生是公认研读文献功力深厚的学者,数遍通读“二十四史”。他是真正的史学大师,其作品通贯性强,融历史叙述与个人创见于一体——顾颉刚赞他开创中国通史写作新纪元,钱穆喜欢听他的课,余英时读他的书长大,李敖佩服他头脑新,易中天《品三国》频引用。
收起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历史学家。曾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在多所大中学校长期执教,著述宏富。其作品通贯性强,融合历史叙述与考据,并具有横跨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野。
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例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顾颉刚 吕思勉的通史很实在。关于陈垣和吕思勉两位大家,我是读他们的著作长大的,受益之多,不在任何前辈(如陈寅恪)之下。 ——余英时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
展开全文
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例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顾颉刚
吕思勉的通史很实在。关于陈垣和吕思勉两位大家,我是读他们的著作长大的,受益之多,不在任何前辈(如陈寅恪)之下。
——余英时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
吕思勉、钱穆、黄现璠先生的通史类著作,比较简约精要,且鲜有政治烙印。
——章立凡
高度的概括,结合具体的分析,是吕先生撰述通史的一个特点。而与此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则是深刻的史识。
——程念祺
在吕思勉先生的笔下,充满了历史的冷静,文化的关怀和对人类殷殷的期望。
——褚新兰
收起
评论
晒图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游客提交评论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
齐东方著
¥58.00
从三星堆到金沙——中...
黄剑华著
¥76.00
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
阿城 著
¥168.00
通鉴纪事本末--全1...
[宋]袁枢撰 杨寄林...
¥718.00
中国地名大会
《中国地名大会》节目...
¥29.00
图文中国史
樊树志著
¥99.00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江晓原著
¥42.00
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
张经纬著
¥49.00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
于赓哲著
¥58.00
顾随和他的弟子
赵林涛著
¥45.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
试读
alt :
http://www.zhbc.com.cn/resPath/ebook/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