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大众普及 > 历史
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精)
故事里的汉朝,石头上的传统。一本书带你穿越到汉代。
¥
88.00
作者: 张道一著
发布日期:2023-10-11
中图分类法:K879.42-49
版次:1-3 开本:16.0
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
千字数:400 千字 总页数:503 页
ISBN号: 9787101142266
丛书名:
访问量:442
图书购买
电子书
分享
收藏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中华书评和媒体报道
相关图片及视频
精彩章节
推荐说明
汉画像石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秉承张道一教授化深奥为平易的一贯风格,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将那些形色各异的画面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三类,通过对出处、形象、情节、文字等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
展开全文
汉画像石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秉承张道一教授化深奥为平易的一贯风格,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将那些形色各异的画面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三类,通过对出处、形象、情节、文字等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汉代社会风情,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传统。
阅读本书,既可以欣赏艺术之美,也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收起
前言 导言:汉画的解读与欣赏 汉画故事细目 (一) 人物与世俗 001 孔子见老子 | 002 孔门弟子 | 003 孔子问礼 | 004 击磬于卫 | 005 孔子问师 | 006 童子诘孔 | 007 黄帝乘龙升天 | 008 炎帝神农采药 | 009 仓颉创文字 | 010 颛顼高阳氏 | 011 帝俈高辛氏 | 012 暴君夏桀 | 013 蚩尤五兵 | 014 尧禅舜让 | 01...
展开全文
前言
导言:汉画的解读与欣赏
汉画故事细目
(一) 人物与世俗
001 孔子见老子 | 002 孔门弟子 | 003 孔子问礼 | 004 击磬于卫 | 005 孔子问师 | 006 童子诘孔 | 007 黄帝乘龙升天 | 008 炎帝神农采药 | 009 仓颉创文字 | 010 颛顼高阳氏 | 011 帝俈高辛氏 | 012 暴君夏桀 | 013 蚩尤五兵 | 014 尧禅舜让 | 015 周公辅成王 | 016 信陵君窃符救赵 | 017 屠夫朱亥椎击将军 | 018 柳下惠坐怀不乱 | 019 颜叔子握火 | 020 管仲射齐桓公 | 021 卫姬谏齐桓公 | 022 曹子劫桓 | 023 燕丹抗秦 | 024 七女为父报仇 | 025 骊姬置毒 | 026 灵公观剑 | 027 獒扑赵盾 | 028 赵氏孤儿 | 029 桑下饿人 | 030 季札挂剑 | 031 晏子见齐景公 | 032 二桃杀三士 | 033 秋胡戏妻 | 034 老莱子娱亲 | 035 无盐丑女钟离春 | 036 齐义继母 | 037 鲁义姑姊 | 038 梁节姑姊 | 039 梁寡高行 | 040 京师节女 | 041 曾母投杼 | 042 闵子骞失棰 | 043 楚昭贞姜 | 044 范睢受袍 | 045 范睢辱魏须贾 | 046 伯乐相马 | 047 神医扁鹊 | 048 名医仓公 | 049 荆轲刺秦王 | 050 聂政刺韩相 | 051 聂政自屠 | 052 专诸刺吴王僚 | 053 要离刺庆忌 | 054 豫让二刺赵襄子 | 055 蔺相如完璧归赵 | 056 泗水升鼎 | 057 高祖斩蛇 | 058 鸿门宴 | 059 王陵母 | 060 李善抚孤 | 061 伯俞伤亲 | 062 邢渠哺父 | 063 金日磾拜母像 | 064 孝子赵荀 | 065 丁兰供木人 | 066 义浆羊公 | 067 董永孝亲 | 068 魏汤报父仇 | 069 义士范赎 | 070 冯倢伃以身挡虎 | 071 斗鸡图 | 072 公孙阏暗箭射人 | 073 贞妇射书韩朋 | 074 以物寄情 | 075 累卵之危 | 076 力士孟贲 | 077 乌获与五丁力士 | 078 材官蹶张申屠嘉 | 079 辟除五毒 | 080 为蛇足者亡其酒 | 081 刘邦举兵围鲁 | 082 经学之争 | 083 党锢之祸 | 084 门大夫 | 085 拥彗小吏 | 086 西域胡人 | 087 阉牛去势 | 088 狗咬耗子 | 089 便面 | 090 毕 | 091 桔槔
(二) 神话与传说
092 盘古开天辟地 | 093 伏羲女娲 | 094 西王母和东王公 | 095 三足乌与九尾狐 | 096 玉兔捣药 | 097 金乌玉兔 | 098 日月合璧 | 099 羲和捧日 | 100 常羲捧月 | 101 十个太阳 | 102 后羿射日 | 103 嫦娥奔月 | 104 神荼郁垒 | 105 火神祝融 | 106 高禖神 | 107 风雨雷电 |108 云师与风伯 | 109 风伯拔屋 | 110 雨师与河伯 | 111 雷公电母 | 112 雷公击鼓 |113 风神飞廉 | 114 水神天吴 | 115 昆仑之守开明兽 | 116 龙头彩虹 | 117 蟾蜍 | 118 方相与熊 | 119 宗布除害 | 120 当康鸣瑞 | 121 天汉螺女 | 122 毕方鸟 | 123 蒙双民 | 124 三头人离珠 | 125 人首鸟 | 126 人头兽 | 127 玄鸟 | 128 獬豸 | 129 氐人国 | 130 贯匈国 | 131 哀牢国(龙生十子) | 132 鹳鸟衔鱼 | 133 鸱鸮 | 134 金马碧鸡 | 135 天女旱魃 | 136 大傩十二神 | 137 鱼龙变化(鲤鱼跳龙门) | 138 羽人 | 139 仙人与仙丹 | 140 牛郎织女 | 141 周穆王见西王母 | 142 四神 | 143 青龙 | 144 白虎 | 145 朱雀 | 146 玄武 | 147 翼虎(如虎添翼) | 148 马腹 | 149 李冰之子斗牛神 | 150 上人马食太仓 | 151 尺郭 | 152 树神
(三) 祥瑞与游艺
153 四灵 | 154 黄龙 | 155 应龙 | 156 凤凰 | 157 凤凰将九子 | 158 灵龟 | 159 麒麟 | 160 麒麟送子 | 161 福德羊 | 162 天鹿·白鹿 | 163 龙马·神马 | 164 渠搜献裘 | 165 南夷献鬯 | 166 比翼鸟·比肩兽 |167 鲤鱼上房顶 | 168 孝乌反哺 | 169 双鸟接喙交颈 | 170 木槿花 | 171 木连理 | 172 比目鱼 | 173 白鱼 | 174 浪井 | 175 白雉 | 176 离利 | 177 柱铢 | 178 鸠 | 179 金胜 | 180 华平 | 181 萐莆 | 182 蓂荚 | 183 白虎·赤熊 | 184 白象 | 185 鹄 | 186 鸡 | 187 神鼎 | 188 银瓮 | 189 平露 | 190 嘉禾 | 191 芝草 | 192 明月珠·地珠 | 193 玉英 · 玄圭 | 194 璧 · 璧琉璃 | 195 龙穿璧 | 196 杯纹 | 197 规矩纹 | 198 瓜叶圆包纹 | 199 垂幛反月纹 | 200 绶带纹 | 201 立官桂树 | 202 铺首衔环 | 203 投壶 | 204 六博 | 205 藏钩 | 206 建鼓 | 207 吹籥 | 208 蹋鞠 | 209 七盘舞 | 210 都卢寻橦(顶竿) | 211 跳剑飞丸
后记
收起
◎ 一本用汉画呈现的汉代社会(精选600余幅图片) ◎ 一部可视化的汉代社会风情(百科全书式解读) ◎ 一段亦文亦图的历史纪录(抵达1800年前的现场) ◎ 一幅深沉雄大的汉代写真(直观感受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汉画像气魄深沉雄大,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是了解汉代的最直接资料。本书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以故事的方式,为大家解读1800年前的汉代社会风情。 如果穿越到汉代,生活将是怎样的?当时的...
展开全文
◎ 一本用汉画呈现的汉代社会(精选600余幅图片)
◎ 一部可视化的汉代社会风情(百科全书式解读)
◎ 一段亦文亦图的历史纪录(抵达1800年前的现场)
◎ 一幅深沉雄大的汉代写真(直观感受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汉画像气魄深沉雄大,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是了解汉代的最直接资料。本书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以故事的方式,为大家解读1800年前的汉代社会风情。
如果穿越到汉代,生活将是怎样的?当时的社会风气由黄老思想风行转为推崇儒学,同时孝道备受重视,有孝能通神之说。百姓间代代相传的是三皇五帝、孔子见老子、二桃杀三士、蔺相如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以及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周穆王见西王母、伏羲女娲、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饭后的谈资可能是汉高祖斩蛇、七女为父报仇、经学之争、党锢之祸、蹶张宰相申屠嘉等社会新闻。人们视凤凰、麒麟、天马、比翼鸟、白鹿、浪井、立官桂树等为祥瑞,平时的娱乐活动有斗鸡、蹴鞠、投壶、六博、藏钩、建鼓、七盘舞等。在大街上闲逛,可能会遇到西域来的胡人、表演顶竿和跳剑飞丸的街头艺人。近距离感受两汉的社会生活,将深刻体会到正是两汉400多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明白我们为什么被称为汉人。
收起
张道一(1932— ),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图案学家。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3—1957年先后跟随著名美术家陈之佛、庞薰琹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调入东南大学任教,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著有《设计在谋》《造物的艺术论》《吉祥文化论》《张道一论民艺》《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拓印画通览》《汉画故事》等数十种...
展开全文
张道一(1932— ),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图案学家。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3—1957年先后跟随著名美术家陈之佛、庞薰琹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调入东南大学任教,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著有《设计在谋》《造物的艺术论》《吉祥文化论》《张道一论民艺》《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拓印画通览》《汉画故事》等数十种著作,发表论文近300 篇。
收起
中华书评
MORE
汉画像是了解汉文化最直接、最直观的渠道
评论人:中华书局聚珍文化 2021-03-02
评论内容:
画像石在墓中都是分散的。如果我们在欣赏时能将其归总、分类,了解、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和艺术处理的特点,便会认识汉代的各种人与事。它是刻在石头上的一个朝代。
张道一 | 刻在石头上的一个朝代
评论人:中华书局聚珍文化 张道一 2020-07-30
评论内容:
十多年前我写了一本《汉画故事》,是为汉画像石的艺术鉴赏所作的铺垫。因为相距的年代太久远了,画像石中的一些人与事已经陌生,需要对其背景和具体内容做些解释。十多年来,有不少朋友和读者,向我提出问题或要求,我对此做了修改、调整和补充。
媒体报道
MORE
有龙则灵:寻找汉画里的“龙”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24-02-08
在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之际,1月29日中午,中华书局上海聚珍文化“聚珍十二点·午间日读书”直播活动如约而至,编辑周天、吴艳红就汉代画像中的龙与龙文化这一主题,与广大读者朋友一起,分享《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和《符号里的中国》的精彩内容。
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2023-06-09
今年的语文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为: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故事确实是有力量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传统文化始终与我们息息相关,时刻塑造着我们的民族形象,展现着我们的文化力量。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出版的《符号里的中国》和《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就是了解中国故事的绝佳读本。 读了《符号里的中国》,你会顿悟,日常里许多司空见惯的形象符号、习以为常的人文风俗,背后有如此丰富的故事。甚至看似现代的中国航天高科技的命名,也烙刻着深厚的文化印记。 读了《汉画故事》,你可以细细揣摩,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如何将历史人物、寓言故事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人的思想,凝固在砖石上,并持续不断地影响后人。 这里选取两篇文字,跟大家分享火星车“祝融一号”的命名由来,以及刘邦举兵围鲁改变战术的原因。
《汉画故事》:一本适合全民阅读的书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2023-04-28
近日,中国出版集团《2023全民阅读书单》正式发布,中华书局上海聚珍2020年出版的《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入选。为什么把这本书推荐给全民读者,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它。
图片
1 人物与世俗
2 人物与世俗
3 人物与世俗
4 人物与世俗
5 孔子见老子
6 孔子见老子
7 孔子见老子
8 孔子见老子
9 邢渠哺父 152
10 孝子赵荀 154
11 玄武349
12 352马腹
13 萐莆421
14 萐莆422
15 萐莆423
1 汉画故事目录1
2 汉画故事目录2
3 汉画故事目录3
4 汉画故事目录4
5 汉画故事目录5
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鲁迅 汉代石刻画纯系吾国民族风格。人物姿态衣饰既是标准汉族气味,雕刻风格亦毫无外来影响。 ——傅雷 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汉代史。 ...
展开全文
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鲁迅
汉代石刻画纯系吾国民族风格。人物姿态衣饰既是标准汉族气味,雕刻风格亦毫无外来影响。
——傅雷
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汉代史。
——翦伯赞
收起
评论
晒图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游客提交评论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
齐东方著
¥58.00
从三星堆到金沙——中...
黄剑华著
¥76.00
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
阿城 著
¥168.00
通鉴纪事本末--全1...
[宋]袁枢撰 杨寄林...
¥718.00
中国地名大会
《中国地名大会》节目...
¥29.00
图文中国史
樊树志著
¥99.00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江晓原著
¥42.00
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
张经纬著
¥49.00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
于赓哲著
¥58.00
顾随和他的弟子
赵林涛著
¥45.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
试读
alt :
http://www.zhbc.com.cn/resPath/ebook/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