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图书
>
精彩章节
众星何历历:沈仲章和他的朋友们
【
大
中
小
】
【更换背景】
【行间距】
【恢复默认】
组队赴塞北
白涤洲上门来找他。白涤洲一踏进门,父亲先开口:听说为了庆祝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七十寿辰,计划出版一本国际性纪念册,中国学者也要贡献几篇论文。刘半农为此要去塞外考查,将在北大文科研究所和西北科学考察团里选人,我想参加。父亲话音一落,白涤洲就说,我今天就是受刘半农的委托,来问你愿不愿意一块儿去。
既然是刘、沈双方都有意同去,当下一言为定,白涤洲回去复命。
到了预定的出发日期6月19日,父亲拿着简单的行李,挎上一架德国产的伊卡(ICA)相机,直奔集合地点西直门火车站。考查队共有五位成员:刘半农,领队总管,也亲自参与调查;白涤洲,专职记录方言;沈仲章,分担记音辨音,并主管采集民歌、调查民俗等事;周殿福,负责抄录和管理仪器;还有一位工友,料理杂务,并照顾刘半农生活起居。
刘半农事知名人士,一路上老有新闻记者跟着,长随左右的有两位,一位叫陆诒,另一位叫杨令德。考查队每停一站,地方报纸都有报道,一些全国范围的大报画报也常刊登消息和照片。
据父亲回忆,刘半农那次率队西行,有三重目的。广见于报刊记载的学术研究,仅为目的之一。……
目的之二是摄影。……
目的之三呢,刘半农可不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他最早出名是在五四时期提倡白话文,充当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后来虽然转向做学问,成了大教授,仍然关心时政,因此,刘半农在做学术考查的同时,还考虑借机视察社会,了解民生民情。父亲与三教九流都可以交接,能与下层民众打成一片,这方面又是个好帮手。
刘半农文笔好,打算此行结束后,写几篇政论文章或文学作品,抨击地方弊政、军阀霸道、土豪劣绅为富不仁,还要议论土匪鸦片等社会问题。以前的官员对大教授都怕几分,尤其像刘半农这样的大名人,担心这个笔杆子发文章骂他们,所以,对这个小小的学术考查对恭恭敬敬,对刘大教授更是竭力恭维“呵护”。如此一来,刘半农反倒行动不自由了。
举个例子来说,那时西北一带抽鸦片成风,上至官僚权贵,下至人力车夫,都抽鸦片。考查队外出时需乘坐人力车,常常有车夫拉到中途便停车不走了,客人得在车上等很久,起先他们以为是车夫拉车拉累了,休息片刻,后来父亲下车观察,才发现车夫在过鸦片瘾。那一带的人力车都有个长长方方的车篷,车夫停下车,躲在车篷下,泥地上一坐,拿出烟枪就抽,抽足来劲了,再继续拉车。
他们还了解到,当地部队的军费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种植鸦片和贩卖私烟。父亲跟刘半农曾经愤慨地议论,军队和官府挂着禁烟查烟的牌子,实际上成了专卖局,只准他们自己做买卖。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刘半农的笔伐对象。可是他是大名人,随便拍照的话,惹人注目;而沈仲章是小人物不起眼,可以东走西跑照相查访,搜集素材。可见,对这第三个目的,摄影也有新闻纪实之用,
令人扼腕的是,刘半农壮志未酬身先死,要不,他把那些文章加照片发出去,有些认为刘半农斗志消退的人(包括鲁迅),可能会对他重做评价。
【返回首页】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